標題: [討論] 八月:女子
白衣夫人 (陸劍希)
管理員
Rank: 9
--10年滿--正式引退-- 20160830


UID 6
精華 4
積分 68361
帖子 11409
金錢 113713 俠幣
學問 30 單位
閱讀權限 255
註冊 2007-8-20
用戶註冊天數 6095
用戶失蹤天數 71
來自 蜀地恭州
狀態 離線
122.118.179.31
發表於 2008-4-18 04:11 PM  資料 文集 私人訊息 

六、平陽公主


這位平陽公主,她的閨名沒有確切地傳下來,只是據說她原本被稱做「陽信」,只是因為她長大後初嫁給了平陽侯,才被稱為「平陽公主」的。這位平陽侯,是漢初丞相曹參的曾孫,名叫曹時,又名壽或疇。平陽公主和他生了個兒子名叫曹襄。

平陽公主是漢武帝劉徹的同父同母的長姐。做為皇帝的姐姐,平陽公主享受著人世間頂級的富貴榮華。而她這看似與生俱來的富貴,卻並不是那麼容易得來的。
公元前141年正月甲子日,48歲的景帝劉啟去世了。平陽公主16歲的弟弟劉徹登基為帝。推算起來,此時平陽公主至少也二十好幾,以當時的婚俗,應該早已嫁給曹壽為妻並生兒育女了。

公元前140年,是辛丑年,值得所有的人都記住的年份。從這一年起,劉徹以「建元」為自己的第一個年號。中國從此開始了以帝王年號紀元的歷史。建元二年開始,劉徹推行他的新政,第一條就是「令列侯歸就國」。於是,做為平陽侯妻子的平陽公主,也就向母親弟弟辭行,隨丈夫一起回了封地平陽縣。平陽縣在渭水之濱。這年三月初三上巳節,武帝前往渭水行祭禮,回京的途中,專程去看望姐姐。

平陽公主和曹參都對皇帝的來到高興不已。於是擺設酒宴,並將在封地內精心挑選出的十幾名美女都喊出來,向皇帝弟弟獻寶。(平陽公主從小生活在景帝后宮,一定是對姑媽館陶公主「選美媚帝」、扶立母親和陳嬌為皇后,從而得到兩任皇帝雙重高規格待遇的情形耳熟能詳,因此念念不忘地來了個依葫蘆畫瓢。當然,她有比館陶公主更充分的理由:只要想到母親和兩個妹妹為今天所付出的巨大代價,她不能不有所警悟、想方設法地維護自己如今的安逸生活和尊貴地位。)誰知,十幾個美女居然沒有一個合武帝的眼緣的。眼看著武帝的臉色越來越難看,討好弟弟的計劃出師不利,平陽公主沒了辦法,只好死馬當活馬醫,把身份更低一級的家生奴婢歌女們都喊了出來。

沒料到,弟弟的審美眼光恰恰跟姐姐有出入,劉徹偏偏就看上了這群女奴中的歌女衛子夫。平陽公主眼看弟弟兩眼發直地看著這個女奴,心裡暗自有數。果然,幾杯酒下肚,劉徹就站了起來,說要去去洗手間,還要換件衣服。平陽公主當然知道弟弟心裡想的是什麼主意,立即就讓衛子夫去侍候。——衛子夫在公主府裡的職務是歌女,侍候主人洗漱換衣本不是她的工作,而平陽公主偏要讓她兼職,事情那還不是明擺著的?果然,從尚衣軒裡「換衣服」出來的武帝劉徹滿臉喜氣,立馬就賞了姐姐千金。平陽公主是何等聰明人,立刻主動提出送衛子夫「入宮執役」。武帝越發高興,簡直視老姐為第一知己。當衛子夫滿懷惶恐地登上馬車時,平陽公主撫著她的肩背加以鼓勵:「不要多想,快去吧,心裡就算有什麼事,也要努力進食、養好身體,此去定能得到皇帝的寵愛,日後尊貴了,可不要忘了我呀。」

誰知,衛子夫剛一入宮,就碰上了陳嬌。陳皇后對武帝居然寵愛這樣身份低賤的女人,感到無法忍受,於是向武帝興師問罪。武帝迫不得己,只得當真將衛子夫交給掖庭,當作宮婢役使,丟開了手。眼看平陽公主的大計就要泡湯,誰知老天卻另有安排。後來,武帝嫌宮女太多,便決定要釋放一批。對宮庭已經絕望的衛子夫也求出宮。所有的宮人出宮之前,皇帝都要審看一遍。於是衛子夫又見到了武帝。誰知武帝一看眼前這位梨花帶雨的美人兒,立即就回想到當初相逢時的情形,不禁舊情復燃起來。

這消息自然令平陽公主滿心歡喜,更讓她歡喜的是,衛子夫不負重望,很快就懷上了身孕。這可是劉徹的第一個孩子,劉徹心花怒放。劉徹和平陽公主心花怒放了,阿嬌皇后卻怒氣勃發。

這時,衛子夫的異父弟弟衛青(字仲卿),正在平陽公主的府裡充當公主的騎奴,也就是在公主出行的儀仗隊裡騎馬護駕。館陶公主便把衛子夫的弟弟衛青給抓了起來,想要殺了他為女兒出氣。結果,衛青命大,被朋友們解救了出來。氣頭上的武帝立即封衛子夫的哥哥弟弟們都做了官。這麼一鬧,衛子夫反而被立為夫人,僅次於阿嬌皇后了。是從此,館陶公主和陳嬌就與平陽公主結下了仇。平陽公主更深地捲進了後宮之爭中去。

不久,19歲的武帝由於兵權被祖母竇太皇太后所制,組建了一支只向自己效忠的新軍,號稱期門軍,他將這支軍隊交給新寵衛夫人的弟弟衛青統帥。從而揭開了衛氏家族開疆拓土、建功立業的第一頁。由於親身感受到姐姐平陽公主對自己的關心愛護,再聯想到被送去塞外和親的另兩位姐姐,劉徹不可能不憤恨,所以他組建新軍的同時也派出了郎官張騫出使西域,打探塞外的風物人情以及行進線路。雖然對匈奴用兵是歷史的必然,但是也可以說,姐姐們的經歷,對劉徹後來對匈奴大舉用兵的決定不無關係。

建元六年五月,妨礙劉徹的竇太皇太后終於死了。22歲的劉徹終於有了發揮自己才幹的機會和空間。他進行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軍政變革,把竇氏手中的舊臣都一一撤換,用上了自己的親信。並且有意削弱竇氏的勢力。在這一過程中,平陽公主和母親王太后都堅定地站在了劉徹一邊。然而作為館陶公主的女兒,皇后陳嬌卻屢屢因此而與皇帝發生爭執,公然唱對台戲。除了和丈夫政見不一外,陳皇后還在後來動用起了巫蠱之術,企圖咒詛衛氏家族、控制丈夫。公元前一三零年七月,27歲的劉徹終於發難,廢去了表姐的皇后之位,退居長門宮。館陶公主失勢了,平陽公主做為年青皇帝的長姐,取代了姑媽從前在宮庭中的地位。兩年後,更令她高興的事情接踵而來:她當年送給弟弟的家奴衛子夫生下了長子劉據,於當年三月被立為皇后。
子夫以歌伎而得封后,一定使得當時朝中的老迂們心中不憤。這些老傢伙們恐怕還不知道,他們至高無上的皇帝劉徹,一輩子就偏偏喜歡出身低賤的歌女舞伎。雖然不少人都為此議論紛紛,認為下賤之人怎能擔當天下之母的重任,劉徹卻就是樂此不疲。在衛子夫之後,還有王夫人、李夫人、趙婕妤、尹婕妤等等,後宮中得寵的女子別說出身公卿貴族,就連正兒八經的良家女子都找不著。實在是有點搞笑——焉知不是教出身高貴的陳阿嬌給收拾怕了,從此看見世家小姐就退避三舍?

衛子夫當了皇后,衛氏家族隨即蒸蒸日上。而衛青也確實是個特出的人材,在武帝多年暗中準備之後(為了爭取做準備的時間,劉徹甚至不惜再次使用宗女和親這一示弱的方法),由衛青七次帶兵征討匈奴,殺敵過五萬,擒獲匈奴王爺十餘人、王親貴戚百人。外甥霍去病更是驍勇善戰,出河西,一直打到匈奴領地之內,匈奴各部落小王頭領被俘達七十餘人,匈奴人因此作歌悲歎:「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妻女無顏色。」真可算是為武帝和漢朝報了多年積怨。衛青被劉徹封為大將軍、長平侯。衛青的兒子衛伉為侯世子,三個小兒子分別封為宜春侯、陰安侯、發乾侯。而衛青和衛子夫的外甥霍去病則更以軍功封冠軍侯、驃騎將軍。就連當年從館陶公主府救衛青性命的朋友公孫敖,都因軍功被封為合騎侯。

衛青倒是個謹慎的人,雖然出人頭地,卻沒有忘記自己當年的恩主,成為大將軍後,還專程前去看望平陽公主。而這時候,平陽公主的丈夫曹壽在做了二十三年侯爺之後已經病死了。平陽公主的兒子曹爽接替了父親的爵位,四十歲上下的平陽公主成了寡婦。

當寡居無奈的平陽公主看見這位當朝大將軍的時候,不由得心中大動:她萬萬沒有想到,當年自己那個俊秀的小騎郎,居然成就了如此顯赫的功名。衛青既有以美色聞名的姐姐衛子夫,相貌當然很可觀,加上如今統帥千軍萬馬,更是不怒自威、儀表不凡。可是名符其實的「男人四十一枝花」。而且按常理來推測,衛青的年紀應該比平陽公主還小一點。因為平陽公主乃是劉徹的長姐,而衛青卻是衛皇后的弟弟——衛皇后最多也就是跟劉徹同年吧,她的弟弟年紀該有多大呢?

衛青拜訪之後,平陽公主便有了想法了。但是自己主動總還是有些不好意思,於是她召來一眾家臣,和他們商議要緊事宜。其實,這些和平陽公主多年接觸的心腹家臣們,早在幾天前衛青拜訪時,就看出了女主人對衛大將軍動的心思。

當家臣都列席會議之後,平陽公主迫不及待地開了口:「本公主正當盛年,想要再嫁,按祖制公主的丈夫必須是列侯,而我又想從中選擇一位最賢能的。各位幫我出出主意,滿朝文武有哪個最適合做我丈夫的?」家臣們一聽這個意料之內的議題,立即異口同聲地答曰:「那當然是長平侯衛青啦。」平陽公主忍不住笑遂顏開,但嘴裡還推辭道:「衛青曾經是我的家奴,那時每當我外出的時候,他都騎著馬做我的侍衛,現在怎麼合適做我的丈夫呢?」平陽公主這個反應早在眾人的預料之中,於是跟著勸進:「現在還翻那陳年老帳幹啥?如今衛青的姐姐是皇后,外甥是太子,自己也是大將軍,就連他的三個兒子都封了侯啦,富貴振動天下,滿朝文武還有能比得上他的人嗎?你不嫁他還嫁誰?嫁了又能有什麼閒話?別人只會羨慕你有眼光。公主可千萬不要錯過了。」

話說到這裡,平陽公主已經有了足夠的理由,可以堂堂正正地下嫁了。於是,她立即選了個好日子,進宮去見衛子夫(女人跟女人聊私房話,確實比較方便些。)衛子夫也是個聰明的女人,她聽說當年的恩主有此一番美意,當然大力支持,於是很快就把平陽公主的心事轉達到了皇帝老公那裡。

這時的衛子夫已經年長色衰了,武帝雖然喜歡她的兒子劉據,在軍事上也倚仗她的娘家人,但是衛子夫本人卻已經是一個空頭皇后了,武帝身邊已經湧現了大批新鮮美女。不過衛子夫很謹慎,她吸取了前任皇后陳嬌的經驗教訓,不但不露出一點醋意,反而盡力成全。這一點就連衛氏家族都遵辦不違。衛青封大將軍不久,漢武帝賜他千斤黃金。這時候武帝正在寵愛一位王夫人,衛青的好友寧乘對衛青說:「你現在雖然因軍功而得封侯,但是說起來還不足以到連你的兒子們都晉封的程度。之所以如此,跟衛皇后有很大關係。但是你要知道,現在皇帝寵愛的是王夫人,王氏的家族卻卑微貧窮,如果你能把所得的賞金送給王夫人做禮物,那就兩全其美了。」衛青果然拿出五百斤金子送給了王夫人。劉徹聽說這件事很是高興,於是向衛青詢問。衛青倒也不隱瞞,將實情轉告了皇帝。皇帝大喜過望:這麼聰明靈活,可真是個體貼上意的人材呀!於是寧乘先生因為出了這麼一個拍馬屁的好主意,被劉徹封為東海都尉。

  ——堂堂皇后家族、三軍統帥,連區區一個皇帝小老婆的門路都小心在意,現在皇帝的姐姐居然願意下嫁衛青,衛氏家族能不謹遵乎?於是不久,武帝的旨意就順理成章地發下來了:大將軍衛青尚長公主。
衛青肯定早有結髮妻子和眾多姬妾,否則去哪裡變那麼多封侯的兒子出來?但是現在皇帝和姐姐要他娶平陽公主,他這麼一點就透的聰明人物,怎麼會去違背呢?何況平陽公主早年對他一家有再造的重恩;再者,即使單從男女方面來看,如今的平陽公主也依然風韻不減。當然應承了下來。而且從後來的情況來看,他和平陽公主的夫妻情誼還相當不錯。

於是就有了一場超豪華的婚禮,鼓樂齊鳴,冠蓋雲集,劉徹和衛子夫更是親臨祝賀。平陽公主和衛青這對新婚夫婦,笑容滿面地迎送賓朋,滿耳聽的都是賀喜之聲。現在劉家姐弟和衛家姐弟成了兩對夫妻,真是親上加親的頂級富貴,羨煞旁人啊。

史家歎曰:只要一個人功成名就富貴了,即使做過再多的壞事,都不再有人提起,更何況只不過曾經貧賤呢!只是不知道,大將軍的結髮妻子面對突如其來的賜婚,當做如何反應?大將軍府裡從前那成群結隊的姬妾們又該如何呢?衛青與平陽公主大婚典禮的時候,她們不知都在做些什麼?平陽公主挾賜婚和天子胞姐的身份,這些女人的命運可想而知——至少也是從此獨守空闈吧。

平陽公主嫁給了衛青,從此和衛氏家族有了更為緊密的關係。而且她還不僅僅是把自己嫁進了衛家,還為自己的兒子、新上任的平陽侯曹襄向皇帝請婚,讓衛子夫的女兒衛長公主做了自己的兒媳婦。——後來記載說漢武帝將衛長公主嫁給了方士欒大,有可能是在曹襄早死後發生的事情。平陽公主的用意十分明顯:她希望為自己的子孫奠定更牢固的前程,更緊密地和皇帝聯繫在一起。

然而,老天自有安排。

待續
頂部
白衣夫人 (陸劍希)
管理員
Rank: 9
--10年滿--正式引退-- 20160830


UID 6
精華 4
積分 68361
帖子 11409
金錢 113713 俠幣
學問 30 單位
閱讀權限 255
註冊 2007-8-20
用戶註冊天數 6095
用戶失蹤天數 71
來自 蜀地恭州
狀態 離線
122.118.179.31
發表於 2008-4-18 04:12 PM  資料 文集 私人訊息 
衛子夫為劉徹生下了長子劉據。劉據出生的時候,劉徹已經二十九歲了,想兒子都快想出毛病來了,對這個好不容易得來的兒子喜愛得不得了。劉據長大以後,性格卻像母親那樣溫和寬容,與父親的張揚好鬥差了幾個山頭。劉徹對寶貝兒子居然不像自己,感到很是遺憾。每當劉據勸諫父親不要輕易興兵出征的時候,劉徹就忍不住笑話這個老實兒子:「我做老子的辛苦一點,以後你當皇帝的時候才會輕鬆啊。這不好麼?傻瓜!」

  劉據聽了父親這樣說,不禁有些擔心父親是不是對自己不滿意,於是向舅父衛青求教。

  劉徹聽說之後,寬慰衛青:「漢朝立國不久,周邊國家都有蔑視之意,征戰是不能免的。所以一定要變更制度、四處征戰,既為子孫立下榜樣,也為漢家在世上諸國間樹立威望。雖然為此勞民傷財,也是沒辦法的事。後代子孫不必效仿於我。太子性情敦厚,雖不適合開疆拓土,卻能安穩民心天下,若要論守業之君,沒有比他更賢能合適的了。聽說皇后和太子都擔心我不滿意他做繼承人?哪有這樣的事,你把我的意思轉告他們吧。」衛青聽後,感激不盡。

  表面看來,似乎一片父慈子孝的祥和之氣,其實裡面已經開始出現了不祥的音符:劉徹作為衛子夫的丈夫、劉據的父親,既然知道了妻兒的擔憂,為什麼不親自寬慰他們,而要衛青轉告呢?原因很簡單,武帝中年以後,沉湎女色、廣求方術,已經跟衛皇后和太子很久不見面了。

  俗語說「見面三分情」,既然見不到面,再深厚的感情也容易被磨損消耗。

  對於衛氏家族來說(現在平陽公主也是衛家的一員了),皇后已經沒有了昔日的恩遇和作用,值得慶幸的是衛子夫在得寵的時候為劉徹生下了太子,更重要的雙保險,也是他們最大的依靠就要數戰功赫赫的大將軍衛青和年青有為的少年霍去病了。這兩位軍事奇才執掌著大漢皇朝的軍權,實力不容小視。當初是因為皇后和太子,他們才得以出頭,而如今卻又正因為他們,才使皇后和太子的地位得以鞏固無憂。

  然而,將星早殞,元狩六年九月,年僅29歲的霍去病就死去了。霍去病18歲為驃騎校尉,22歲即以軍功封侯。性格倔烈,御下極嚴。非但御下嚴,連對皇帝姨父都常常捺不住暴露本性。

  武帝很喜歡這個外甥,曾經想親自教他學習兵法,霍大公子卻不以為然,認為古代的兵法未見得能用在新的戰役上,一句話把劉皇帝頂到了南牆上。武帝又給他蓋一所府第,讓他去看看,他卻拒絕接受,說:「匈奴未滅,無以家為?」匈奴還沒滅盡,要家來幹什麼?皇帝的馬屁遂拍到了馬腳上。

  霍去病早死,令喜愛他的武帝十分惋惜傷感,於是封他的弟弟霍光為奉車都尉兼光祿大夫——注意這位霍光,他是西漢後期一位翻雲覆雨的人物,也是衛氏家族中最後一位巨星。

  霍去病死後,武帝為他隆重治喪,特別要求將他的墓地封土堆成祁連山的模樣,以彰顯他直掠祁連的豐功戰績。

  霍去病早逝11年之後,公元前106年,衛氏家族的頂樑柱長平侯衛青也病死了。

  平陽公主再一次成了寡婦。這時她已經年過半百,也沒有再嫁的心思了——孤寂是依然的,但是放眼天下,又去哪裡找一個能與衛青不相上下的人物呢?沒有男人能勝過衛青,也就再也沒有男人能讓平陽公主甘心下嫁了。

  衛氏家族的頂尖人物都一個個地早逝了,平陽公主挑起了家族的重擔。她也很清楚,衛子夫色衰、太子忠厚,朝中宮中因妒生恨讒陷他們的人很多。當務之急就是重獲皇帝的歡心。

  自己弟弟的心思,平陽公主非常瞭解:劉徹雖然是一代英傑,卻是個過不了美人關的男人。於是平陽公主又開始重彈她選美進貢的老調。

  平陽公主舉薦美女的名聲漸漸傳揚開去,不久就傳到了宮廷樂師李延年的耳裡。李延年曾經犯過法,於是被處以宮刑,成了個太監。剛好合了武帝的胃口,成為他的同性戀「男寵」之一。

  但是李延年的志向,絕對不僅在做個「男寵」、拿倆賞錢那麼小。他知道靠自己是沒有什麼搞頭了——雖然說「常與上臥起」,可是再臥也臥不出皇子來呀!於是他想到了自己那個嬌艷欲滴的妹妹身上——小妹妹可是個大美人兒啊,後宮中雖然佳麗眾多,可是做老哥的看來看去,還真找不出哪個能跟她比的。

  於是李延年向平陽公主求助,這個是平陽公主的老本行,幹起來得心應手。何況向皇帝舉薦美女,可以得到皇帝的歡心,這頭美女家族又感恩戴德,加上李延年一定又送了不少真金白銀,一舉三得也,何樂而不為?平陽公主遂滿口應允。——假如平陽公主能夠預知這位美女和她的家族將為衛曹二氏帶來什麼未來的話,她還會這麼做嗎?

  某個黃道吉日,劉徹正是心情舒暢的時候,李延年抓住機會,現場表演了一場歌舞給劉徹欣賞。主題曲是他自己作的:「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北方有一位佳人,姿容絕代性格清高,她的眼光輕輕一轉啊傾倒一座城市,再看一次就值得一個國家。即使為她付出城市和國家作代價也不在乎,因為這樣的佳人是不可能再有的了。

  武帝聽得心馳神往,歎道:「世上真有這樣的絕代佳人嗎?我真是無福得見啊。」——聽他這說的是什麼話!有道是情人眼裡出西施,此時的武帝眼裡,後宮一位「西施」也沒有,包括他曾經愛得不顧一切的衛子夫,也被丟到腦後去了!

  平陽公主在旁邊聽到了,不禁笑了起來,然後恰到好處地告訴劉徹一個好消息:「李延年的妹妹,就是這樣的佳人啊!」

  於是劉徹迫不及待地宣李家小妹進宮來見。李家早就憋足了勁等這一聲了,連忙將李小姐送進皇宮去。果然一見之下名不虛傳,不光天生麗質,還能歌善舞,水準比她做宮庭樂師的哥哥還要高。劉徹簡直愛得不可開交,立即將她封為夫人。就像當年的衛子夫一樣,一眨眼就從歌伎變成了女子中的「列侯」。

  不久,李夫人為劉徹生下了一個兒子劉髆,封為昌邑哀王,封地在山東金鄉縣。

  正當如花似錦的前途展開的時候,年紀輕輕的李夫人卻病倒了,

  李夫人剛生病時候,劉徹還沒當一回事,又另找美女消遣去了。誰知不久御醫來報,李夫人越病越重,劉徹終於擔心起來,專程前往看望。

  面對好不容易才出現的皇帝丈夫,李夫人卻用被子蒙住臉向劉徹泣道:「我病得太久,形貌盡損,不能再見你了,只求你好好照顧我的孩子和兄弟們。」劉徹著急道:「你病成這個樣子,恐怕就要危殆了,再見我一面,囑托於我不是更好嗎?」李夫人卻非常堅持:「女人不修飾容貌,是不能見皇上的,我實在不敢違反這規矩。」

  劉徹連忙許願:「只要你肯再讓我見一面,我就賞賜你家人千斤黃金,還封你的兄弟們做大官。」李夫人不為所動:「升不陞官全憑你的意願,與見不見面有什麼相關?」劉徹這輩子還沒碰過這樣離奇的事,居然有女人不想見自己的面?於是乾脆自己動手去扯。李夫人卻轉身向著牆壁哭了起來。這可太讓劉徹的老臉下不來啦,於是怒氣沖沖地掉頭就走。

  進宮陪侍的李家姐妹們被皇帝的怒氣嚇破了膽,於是責備她:「你就不可以讓皇帝見上一面,好生囑托兄弟們嗎?你難道恨皇上現在才來看望你呀?」

  李夫人歎息說:「我之所以忍心不見皇帝,就是為了兄弟們的前途啊。我全憑容貌出眾讓皇上喜愛,才能擺脫微賤得到今天的地位。以美色得寵,一但色衰也就是失寵絕情的時候到了。皇帝為什麼對我百般遷就?全是因為我長得美貌。現在若讓他發現我病成這副醜怪模樣,他噁心拋棄還來不及,哪會照顧我的兄弟呢?」

  李夫人的智慧,在中國歷代後宮女子中,應該排在前十位。如果光論精通男人心理而言,則是當仁不讓的頭號人物。

  果然,當不久她去世的時候,劉徹念及她那嫵媚的模樣、多情的過往,惋惜傷心之極。命人畫了她的畫像,掛在甘泉宮裡時時追念,還以皇后之禮安葬了她。李夫人既被追思成皇后,自然家族也跟著步步高陞:大哥李廣利成為貳師將軍兼海西侯、二哥李延年當上了協律都尉。都成為熾手可熱的人物。

  劉徹對李夫人的追念,並不到此為止,他還不停地為她追魂寄思、寫詩作賦——這怎麼能說是「略輸文采」呢?

  劉徹自顧自地抒發相思之情,我們卻無從猜測早已跟丈夫久不見面的衛子夫,在丈夫想念姬妾的情歌傳唱宮廷時、在丈夫以皇后規格為姬妾舉行喪禮時,孤寂已久的她會是怎樣的心情?

  而皇帝這超規格的追思和喪儀,更誘發了李廣利李延年兄弟的野心:一個死去的妹妹,尚且被皇帝如此念念不忘、在身後享受皇后的待遇,更能讓大哥李廣利成為軍隊統帥,假如不是妹妹短命的話,何愁不能活著當上皇后、取代那早已失寵的衛子夫?自己的外甥劉髆,豈不是要成太子了麼?我們兄弟,更要當衛青第二了!

  陰謀是否從此種根,我們只能遙想揣測了。

  不久,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的夏天,一場血流成河的巫蠱之禍掀開了帷幕。

  有一天,劉徹在建章宮裡看見有一名帶著劍的男子進入了龍華門,認為是來了刺客,於是下令追捕,可是卻怎麼也找不到這男子的蹤跡。劉徹大怒,殺了門官。而且認為這離奇失蹤的刺客,有可能是有人行巫術召來的惡鬼。

  果然不久劉徹做了一個怪夢,夢見被數千怪人圍攻,接著就生了大病。——其實,劉徹晚年沉湎於方術,他誤看刺客和做噩夢的事情,很有可能是吃那些丹藥吃得產生了幻覺了。

  就在劉徹疑神疑鬼的當兒,天牢裡的巨盜朱安世向皇帝上書,控告當朝丞相公孫賀和衛皇后姐姐衛君孺的兒子公孫敬聲,說這小子跟衛皇后的女兒、表姐陽石公主私通,還讓陽石公主在皇帝行走的路上埋巫術小人,咒皇帝早死。

  自知死路難逃的江洋大盜控告捉拿他的丞相,可信度能有多高?

  可是,這封控告信來得正是時候,堵住了劉徹的心口了,皇帝立刻下令關上城門戒嚴十一天,發動全副武裝的騎士滿城搜查。

  雖然沒搜出什麼名堂來,但是劉徹還是不放心,他開始懷疑衛皇后和太子劉據也參與巫蠱之事,便乾脆搬出長安城去,住到了陝西淳化甘泉行宮之中,並且下令抄斬公孫賀全家,改封劉屈犛為丞相,讓有名的酷吏江充繼續追查巫蠱案。

  這時正是春天,長安城裡流行疾病,死了不少人。當時的醫療條件有限,人們都信奉巫術能夠療疾,於是常有巫師來往王公貴族家,甚至進出皇宮,教宮人貴族埋放木人替身,驅遂病魔。

  但是萬萬沒有想到,這正中江充下懷,趁機帶著一個巫婆到處抓人,這巫婆也頗有些門道,一口水噴下去,就能發現埋木人和行巫術的地方,教人沒辦法遮掩。

  面對挖出來的「證據」,重刑之下的「犯人」們信口雌黃,扳連拉扯,從京城以至各郡國,因為行巫術而被莫名其妙牽連進公孫賀一案的人不計其數,光是被殺的前後就達數萬人之多。閏四月,更連武帝與衛皇后親生的女兒諸邑、陽石都被牽連而處死。——無辜的人們本意是為了驅邪避疫,誰知卻招來了江充這個魔頭,早知如此,還不如死在瘟疫裡算了,至少還能保個全屍。

  殺了這麼多人,武帝的病還是沒有好,(更重要的是,所有被殺被押的人都不開竅,沒有把江充真正想要誣陷的人扳扯進去。)於是七月的時候,江充又對武帝說:「宮內也定有巫蠱之事,只有把後宮也追查清楚了,才能讓皇上您的病好起來。」武帝怕死心切,立即批准。——其實江充根本的目的就在皇宮裡面,只是枉他抓了那許多「犯人」,還施以酷刑拷打,卻沒有一個人扳扯到江充希望扳扯的對象身上。

  江充在宦官蘇文等人的幫助下,氣勢洶洶地殺進了長安禁宮。

  他的目標相當明確,首先就把跟衛子夫關係親近而且同樣也失寵的宮妃希幸夫人抓了起來,拷問之後,立即就在皇后和太子居住的殿宇裡挖地三尺,找所謂巫蠱詛咒的證據。直挖得整座宮殿如同菜地,皇后和太子連放一張坐榻的平整地方都找不著。然後江充拿著本是用於驅病的木人和早就準備好的書信證據,大呼太子造反確有其事,定要上報聖明天子。

  太子劉據既不堪羞辱,更恐懼江充誣告的後果,於是興兵殺了這個早跟自己結了仇的傢伙。江充什麼都準備好了,就是沒有料到,好脾氣的泥巴人也有發土性子的時候,於是身首異處,為他的野心付出了代價。

  然而宦官蘇文卻趁亂溜走,快馬加鞭地跑到甘泉宮去控訴,說太子興兵殺了欽差,要造反奪權啦。

  劉徹倒還沒有馬上就相信自己一向老實巴交的兒子能有這樣的膽子,於是派人去調查。而該調查員卻連長安城都不曾進去,瞎轉一圈之後就跑回甘泉宮,說太子果然是造反,還想要殺自己的頭,要不是咱腿腳快,早被他一刀兩段啦!

  結果可想而知。劉徹氣得發了瘋,正式派兵去跟兒子開戰,並且親臨指揮第一線。劉據手裡的兵員自然沒有老爹的多,便想去調動長安城外圍的軍隊。但是卻有人更改了劉據的調兵訊息,調來的軍隊反而與劉據幹了起來。

  七月,毫無作戰經驗的劉據兵敗,從城南復盎門逃亡。他走得倉惶,身邊只有兩個跟著他作戰的成年兒子,母親妻妾和其它的兒女都被他拋下了。年逾花甲的衛子夫在對丈夫和兒子的雙重絕望中,自殺了。一段傳奇美麗的愛情故事,以最血腥的方式宣告結束。

  太子逃到河南靈寶縣這個地方,投奔自己從前的屬下。這屬下家境貧寒,衣食不繼,但是對舊主人忠心耿耿,全家編草鞋換錢供養劉據父子。——在逆境中更能檢驗一個人的情操。這位部下既如此窮困,可見當初並非善於搞上下級關係換好處的人,但是一到關鍵時刻,他卻比那些拿宣誓效忠儀式當飯吃的傢伙付出更多的忠誠。

  然而追捕已經天羅地網,八月辛亥日,走投無路的太子劉據懸樑自盡,兩個兒子和忠心的部下也被追捕他們的新安縣長李壽殺死。

  最重要的當事人:皇后和太子都死了,於是死無對證,更坐實了關於他「畏罪自盡」的說法——所有與他們有關的人都被抓捕,大規模的屠戳開始了。

  所有曾與太子來往的幕僚、賓客都被誅殺,數以十萬計的人都成了冤死鬼。糊里糊塗加入太子這方的小吏和士兵則被全族流放敦煌。

  在這場不分青紅皂白的大殺戳中,被殺死的皇親國戚、文臣武將難以計數。

  長平侯衛伉滅族(衛氏家族由衛子夫封後開始,三十八年至高富貴榮耀,衛青創造的曠世戰功,為衛家帶來了二十五年侯爵史,至此宣告完全結束,此後雖然衛子夫孫兒劉詢成為漢帝,卻再沒有衛家重振的記載,唯一的理由只能是徹底斷絕了血脈傳承)、符離侯路博德滅族;丞相公孫賀滅族;合騎侯公孫敖滅族;放劉據逃出長安城的副丞相田仁、暴勝之滅族;當初劉據曾向將領任安發出調兵的訊息,雖然任安心懷疑慮,沒有派兵支援劉據,也被劉徹以「投機觀望」之罪處死——任安與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私交甚篤,從這年以後,再沒有關於司馬遷的歷史記載,很有可能他也被牽連進去,死於非命…………

  在血流成河中,平陽公主之孫、曹襄和衛長公主之子平陽侯曹宗也未能倖免,他死後,曹氏平陽侯的歷史就此宣告結束。

  在所有遭屠戳、流放、被處理的貴族名單中,我們沒有看到平陽公主的名字。——這年她的弟弟劉徹已經66歲,做為姐姐她的年齡肯定更大,或者已經逝世了。

  平陽公主能死在儀和二年之前,實在是恰到好處。至少她不必看到自己苦心經營的曹、衛兩家遭到如此滅頂之災。——但是,假如平陽公主沒有先死的話,也許「巫蠱之禍」就不會演變到這種程度。歷史不能重演,誰知道呢?

  所有的人都被殺盡、自己的子孫兒女也被屠殺之後,劉徹的怒火終於漸漸平息。這個性格衝動的專制帝王畢竟還不是笨得到底,漸漸地感覺到了「巫蠱之禍」一案背後的諸多隱情:兩軍剛剛開始對抗,兒子就輸得一蹋糊塗,顯而易見,他沒有做好任何準備,所以連後援都沒有,世上哪有這樣造反的人呢?

  ——性格決定命運啊!這位衝動型的劉徹,他性格中衝動的缺陷,不但決定了自己的命運,也決定了無數人的命運。專制制度下,這樣的悲劇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卻算得上最慘烈的一次。

  儀和三年,剛上任不久的丞相劉屈犛與李夫人的長兄李廣利合謀扶立昌邑王為太子。當時李廣利作為漢朝最高將領,率大軍出征匈奴。這個角色可是當年衛青的,李廣利眼望旌旗獵獵、將悍兵勇,不禁心曠神怡、志得意滿。他向前來送行的丞相劉屈犛面授機宜:「你可千萬要加緊步伐,讓我們的外甥昌邑王登上太子寶座啊。」——李廣利和劉屈犛早在若干年前,就已經結成了兒女親家矣。

  丞相和大將軍合謀扶立儲君,本來應該是最高機密,即使扶立不成,也不會出什麼問題,但是這樣的機密,卻居然走漏了,還被一個宦官郭穰探聽到了底細,並將消息報告到了漢武帝面前。

  漢武帝年紀已老,又剛經過一場驚心動魄的變故,更何況他心裡早已暗暗定下了接班人。於是聞訊大怒,下令追查。結果發現劉家和李家合謀咒詛皇帝早死。

  這才真正是巫蠱之禍。四月,怒火中燒的劉徹將丞相劉屈犛腰斬於市,滅族。李廣利正統兵在外,聽說消息後知道大事不妙,於是投降匈奴。

  (一年後,匈奴衛律王忌憚李廣利的權勢,與巫師合謀,向匈奴單于進讒,說是用李廣利祭祀可保單于母親身體安康,於是李廣利成了祭品,死在了茫茫戈壁草原。巫蠱之禍的始作俑者,最後也落得同樣的下場。)

  李家既已一敗塗地,敢說實話的人就越來越多了。尤其是看守劉家祖墳高祖劉邦陵寢的主管田千秋,更宣稱自己是受到了高祖劉邦的托夢前來的,使得劉徹越發地震動。於是決定重新調查太子謀反的事件。

  結果令劉徹目瞪口呆:一年前那場逼死皇后和太子的政變,背後就有李廣利和劉屈犛操縱的影子,是他們利用種種人事和手段,通過暴燥的老皇帝之手,為他們扶立昌邑王掃清了障礙——有些史書上說,整件事其實只是江充與太子有仇,唯恐太子繼位才搗的鬼。

  但是仔細想想就會知道:江充不過一介普通官員,哪有這樣通天的本事搞到皇帝的後宮裡去?更何況事情開始不久他就教劉據殺了,其後卻又發生了一系列誣告、假調查、以至更改軍令的事件,難道說,江充這個死人還有這等本事?死了都能這樣搗騰,又怎會活著教人砍了腦袋?

  劉徹終於恍然大悟,於是封田千秋為大鴻臚。

  後知後覺的武帝,終於明白自己那三十八歲的長子死得冤枉。他自怨自艾無處發洩,惱怒中將當時參與陷害太子的宦官蘇文活活燒死在渭橋之上;當初挑頭誣陷太子的江充雖然已經被太子殺死也仍舊不可饒恕,江氏滅族——這可是史上最典型的損人不利己事件;當初在河南靈寶縣捉拿太子有功被封為北地太守的李壽,也沒逃脫滅族的命運。

  不過總算武帝這回吸取了教訓,沒有誅連自己和李夫人的兒子昌邑王,就連同樣窺伺儲君之位的另一個兒子他也沒有痛下殺手。他曉得自己的子孫本來剩的就不多,實在經不起再殺了。

  漢武帝隨後在長安建起了思子宮、太子劉據喪命的河南靈寶縣也建了一座「歸來望思」高台,希望兒子的靈魂能夠回到自己身邊。

  不用說,衛子夫和劉據的靈魂是不願再回來的了。

  ——其實殺來殺去,最該死的是劉徹自己,殺兒子的命令也是他自己下的。更何況被誅的人多半跟他有親戚關係,按血緣和「族誅」的規矩來說,他自己也該算在誅殺的範圍內。

  只是他似乎沒有一查到底處理自己的勇氣。他也知道自己犯下了不可挽回的錯誤,因此他雖然思念妻兒,卻沒有勇氣將自己的曾孫、劉據年僅三個月的孫子劉詢從監獄裡放出來——拜自己那一場瘋癲殺戳所賜,原本可愛的曾孫兒現在倒真要把他這個曾祖父當殺父仇人來看了。直到五年後,武帝壽終正寢之時,劉詢才逃脫牢獄之災。

  (誰也沒有料到,這個不滿百日就迭遭不幸的小小人兒,卻在十七年後成為西漢皇家的天子。劉據雖然慘死,總算本該屬於他的皇位還是由他的孫子接受了下來。)

  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劉徹總算明白了事理,征和四年開始,他追悔自己晚年的過失,趕走了身邊的方士媚臣,頒下輪台詔書,按照死去兒子劉據的生前願望,廢止兵戈,鼓勵農稼。並封田千秋為丞相、富民侯——顧名思義,是想要做點關乎百姓生計的正經事了。

  當臣下為劉徹痛改前非的行為歌功頌德的時候,老皇帝終於說了實話:「朕不德,自左丞相與貳師陰謀逆亂,巫蠱之禍,流毒士大夫,至今余巫頗脫不止,聯甚愧之。」

  雖然是愧,但是也已愧之晚矣。

  據說晚年的武帝終日鬱鬱不歡,難見笑顏。身邊的人都覺得提心吊膽。他有一名很受寵的美人名麗娟,曾經問他:「錢能買來歡笑嗎?」

  武帝回答:「可以的。」

  於是麗娟拿出千金給武帝,說:「這是買笑的錢,希望皇上能有一點笑容。」

  收下寵妃千金後的武帝是不是就能滿臉笑容呢?史書不載。

  「巫蠱之禍」的余害,直到三年後還連累一位無辜的少婦橫死。

  她就是武帝最幼子劉弗陵的生母趙婕妤。趙婕妤又名「拳夫人」、「鉤弋夫人」,是犯人的女兒。由於她為武帝生下的兒子劉弗陵聰明健壯,很得武帝的喜歡,劉徹決定將皇位傳給劉弗陵。

  這時的劉弗陵年僅七歲,鉤弋夫人也不過二十五、六歲。為了避免自己死後「主少母壯」,重演呂氏專權的危險性,武帝在立太子的前夕,隨便找了個岔子就將為自己生下兒子的鉤弋夫人處死了。

  一個身世淒涼的美女,只因為做了皇帝的妃子,並且為皇帝生下了兒子,就落得這樣的下場。據說可憐的鉤弋夫人下葬時,天昏地暗,飛砂走石,人們都對皇帝竟然如此狠心而憤憤不平。

  雖然劉徹的冷酷無情一次又一次地得到驗證,但是假如劉據不死,則此時他已四十出頭,何來的「主少」?衛子夫若不自盡,也該有七十歲了,更談不上「母壯」。兩個理由都不成立,鉤弋夫人也就不會慘死了。

  公元前87年,70歲的漢武帝臥病五柞宮。自知來日無多的劉徹審視群臣,不得不承認衛霍二家的忠心和才幹。於是他頒下遺命——前皇后衛子夫外甥霍去病的異母弟弟霍光為首輔大臣,輔佐幼主劉弗陵為新帝。

  劉弗陵二十一歲早逝,繼位的是李廣利之妹李夫人的孫兒劉賀。劉賀人品卑劣,為帝不過二十七天,大漢朝廷的最高文武長官霍光和張敞(當丞相的水準如何,知道的人倒不多,閒著在家喜歡幫老婆畫眉毛的事兒卻是流芳千古)便把他又從龍椅上扯了下來。

  公元前七四年,衛子夫的曾孫劉詢繼位為大漢皇帝。歷盡曲折坎坷,皇位終於又回到了劉據子孫的手裡。

  然而,衛氏與曹氏血脈已斷,已無法重振。二氏從此不復再見於史書。

  平陽公主因為一次舉薦美女而成就聲名地位,卻又因為另一次舉薦美女而累及子孫破家喪生。禍福莫測,都只繫於一念之間。

  老天拿平陽公主開了一個殘忍的大玩笑。
頂部
白衣夫人 (陸劍希)
管理員
Rank: 9
--10年滿--正式引退-- 20160830


UID 6
精華 4
積分 68361
帖子 11409
金錢 113713 俠幣
學問 30 單位
閱讀權限 255
註冊 2007-8-20
用戶註冊天數 6095
用戶失蹤天數 71
來自 蜀地恭州
狀態 離線
122.118.179.31
發表於 2008-4-18 04:13 PM  資料 文集 私人訊息 
班婕妤是一個聰明且有遠見、有德操的賢淑女子,在後宮相互構陷、嫉妒與排擠中,他做了一個明智的選擇──自願到長信宮侍奉皇太后。
【中國十大美人】德智兼備的班婕妤

班氏家族,在漢代是赫赫有名的望族,例如:班彪、班固、班超都是當時的風雲人物。而班婕妤是班彪的姑母,也就是班固、班超的祖姑。班婕妤從小就穎悟聰明,能作詩詞。他在漢成帝時入宮,因智慧與美艷兼具,一進宮就受到成帝的寵幸,冊封為「婕妤」(一種嬪妃的稱號)。


班婕妤雖然在宮中倍受寵愛,可是她卻很安守本份、知禮自重。漢成帝有一陣子子常膩在班婕妤身邊,為了能夠時刻與班婕妤形影不離,他特別訂做了一輛大型輦車,以便讓班婕妤同車出遊。不料這件事卻遭到班婕妤的反對。她說:「歷史上聖賢之君外出,都是名臣在側。皇上啊,您卻要我與您同車出遊,我恐怕這樣有損您的賢德聲譽,請恕我無法這樣做啊。」
因為班婕妤說的有道理,所以漢成帝也就聽從她的勸告。皇太后因此對班婕妤的高尚品德相當欣賞,曾對身邊的人說:「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除此之外,班婕妤的文學及史學涵養也高,不但會寫詩文,還能引經據典、旁徵博引,實屬一代才女。

可惜好景不常。後來宮中來了趙飛燕姐妹,班婕妤的地位就被取而代之。漢成帝終日沉湎於飛燕姊妹和酒色中,不顧朝政。許皇后對趙氏姊妹懷恨在心,他在寢宮中設置神壇,早晚誦經,除了希望皇帝能早日清醒外,也詛咒災難降臨於趙氏身上。此事導致趙氏向成帝稱班婕妤和許皇后會耍巫術。可憐的許皇后因此被廢,而班婕妤也受牽連。

成帝曾因此事而親自到班婕妤面前質問。班婕妤面對質問與謠言卻從容不迫,她對皇帝說:「妾聞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修正尚未得福,為邪欲以何望?若使鬼神有知,豈有聽信讒思之理;倘若鬼神無知,則讒溫又有何益?妾不但不敢為,也不屑為。」不卑不伉的態度,使成帝自覺理虧,不但不追究,還厚賞黃金百斤給班婕妤。

班婕妤是一個聰明且有遠見、有德操的賢淑女子,在後宮相互構陷、嫉妒與排擠中,他做了一個明智的選擇──自願到長信宮侍奉皇太后。雖然從此遠離後宮與皇帝,但至少能明哲保身,不再讓自己深陷風暴,這就是不凡的班婕妤所做的不凡的抉擇。

班婕妤的作品很多,尤其到長信宮後,為抒發憂思寫了很多作品。但今多已佚失。僅存《自悼賦》、《搗素賦》、《怨歌行》三篇。其中《怨歌行》一詩最能將班婕妤失寵後百般無奈的心情表露無遺:

「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班婕妤自比為秋後的扇子,再也得不到主人喜愛,「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令人對班婕妤的處境及世態的炎涼感到不勝唏噓。她還有一首名詩《長信宮怨》,講的是她入宮後得到皇帝賞識,最後到摒棄繁華、幽居長信宮的整個轉變,字裡行間可感受到班婕妤面對人生的起伏冷暖,有著無限感慨。

成帝死後,班婕妤負責守陵。在淒清墓園中,班婕妤就像個清淨高尚、與世無爭的修道人,看盡人間冷暖卻將一切恩怨了於塵土。就這樣無怨的陪伴著永遠長眠的成帝,直到走完人生。
頂部
白衣夫人 (陸劍希)
管理員
Rank: 9
--10年滿--正式引退-- 20160830


UID 6
精華 4
積分 68361
帖子 11409
金錢 113713 俠幣
學問 30 單位
閱讀權限 255
註冊 2007-8-20
用戶註冊天數 6095
用戶失蹤天數 71
來自 蜀地恭州
狀態 離線
114.41.2.56
發表於 2010-8-10 12:27 PM  資料 文集 私人訊息 
杜秋娘
以前都不知道杜秋娘是怎麼個人物!
所以來跟大家分享;
==========================

杜秋(生卒年不詳),資治通鑑稱杜仲陽[1](^資治通鑑第245卷),活躍於8世紀-9世紀間,後世多稱為「杜秋娘」,是唐代金陵人。

15歲時成了李錡的妾侍。元和二年(807年),李錡正式起兵造反。後來李錡造反失敗,杜秋被納入宮中。後受到唐憲宗寵幸成為嬪妃。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即位,任命她為兒子李湊的傅姆。後來李湊被廢去漳王之位,杜秋賜歸故鄉。杜牧經過金陵時,看見她又窮又老的景況,作了《杜秋娘詩》,其序簡述了杜秋娘的身世。

詩中附了一段註:「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李錡長唱此辭。」並沒有說這首七絕是誰所作,但後世多歸入杜秋娘的作品,包括《唐詩三百首》。
頂部
白衣夫人 (陸劍希)
管理員
Rank: 9
--10年滿--正式引退-- 20160830


UID 6
精華 4
積分 68361
帖子 11409
金錢 113713 俠幣
學問 30 單位
閱讀權限 255
註冊 2007-8-20
用戶註冊天數 6095
用戶失蹤天數 71
來自 蜀地恭州
狀態 離線
114.41.2.56
發表於 2010-8-10 12:30 PM  資料 文集 私人訊息 
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 (前蜀)

花蕊夫人(約883年-926年)是五代十國時期前蜀開國皇帝王建的妃子,徐姓,稱大徐妃,成都人。王建死後其被封為順聖太后,是前蜀後主王衍的生母。交結佞臣,專權受賄,為後唐庄宗所殺。所作宮詞,寫前蜀宣華宮遊樂故事,世稱《花蕊夫人宮詞》,其中為她所作的約九十餘首。


============================

花蕊夫人 (後蜀)

花蕊夫人(?-976年),是後蜀後主孟昶的貴妃,青城(今成都都江堰市東南)人,費姓,歌妓出身。花蕊夫人是五代十國時著名的女詩人,著有《花蕊夫人宮詞》。《全唐詩》中將其詩歸為孟昶妃所著。

花蕊夫人(費貴妃)是孟昶最寵愛的妃嬪,相傳其最愛芙蓉花和牡丹花,於是孟昶命官民在後蜀都城成都大量種植芙蓉、牡丹。成都「芙蓉城」的別稱,由此而來。

孟昶後來沈迷於酒色,以致國事日非,後蜀廣政三十年(965年)孟昶投降趙宋,花蕊夫人在亡國之後寫下了悲憤的詩句:「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花蕊夫人後來成為宋太祖之妃,因懷念孟昶,畫孟昶挾弓射獵的畫像,奉祀在室內。趙匡胤見到畫像,問她是誰,花蕊夫人詭稱:「所掛張仙[1](一說灌口二郎神[2]),送子之神,蜀人皆知。」宋太祖才未追究。這個說法後來從宮中傳到民間,至今不衰。

花蕊夫人在一次打獵時,被趙光義一箭射死,死因成謎[3][4]。


1^ 明·陸深《金台紀聞》、郎瑛《七修類稿》,清·褚人獲《堅瓠三集》卷四

2^ 《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四六引《賢奕》云:「二郎神衣黃彈射擁獵犬,實蜀漢王孟昶象也。宋藝祖平蜀,得花蕊夫人,奉昶小像於宮中。宋藝祖怪問,對曰:『此灌口二郎神也,乞靈輒應。』因命傳於京師令供奉,蓋不忘昶,以報之也。人以二郎挾彈者張仙,誤也,二郎乃詭詞。張仙乃蘇老泉所夢仙挾二彈,以為誕子之兆,因奉之。果得軾,轍二子。』見集中。」

3^ 宋人蔡絛筆記《鐵圍山叢談》卷六說:「國朝降下西蜀,而花蕊夫人又隨昶歸中國。昶至且十日,則召花蕊夫人入宮中,而昶遂死。昌陵後亦惑之。太宗在晉邸時,數數諫昌陵,而未果去。一日兄弟相與獵苑中,花蕊夫人在側,晉邸方調弓矢引滿,政擬射走獸,忽回射花蕊夫人,一箭而死。」

4^ 徐大焯《燼餘錄》說:趙匡胤因病臥床,趙光義乘機調戲花蕊夫人,但「太祖覺,遽以玉斧斫地。皇后,太子至、太祖氣屬縷」


相關作品  京劇,尚小雲戲劇《花蕊夫人》
頂部
白衣夫人 (陸劍希)
管理員
Rank: 9
--10年滿--正式引退-- 20160830


UID 6
精華 4
積分 68361
帖子 11409
金錢 113713 俠幣
學問 30 單位
閱讀權限 255
註冊 2007-8-20
用戶註冊天數 6095
用戶失蹤天數 71
來自 蜀地恭州
狀態 離線
114.41.2.56
發表於 2010-8-10 12:33 PM  資料 文集 私人訊息 
嫘祖
嫘祖---真的可是始祖了!!

=============================

嫘祖 (「嫘」,拼音:lei,中古拼音:lyi)是中國上古人物。

《史記》提到黃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為妻,她發明養蠶,為「嫘祖始蠶」。嫘祖是傳說中的北方部落首領黃帝軒轅氏的元妃。她生了玄器,昌意二子。昌意娶蜀山氏女為妻[1],生高陽,繼承天下,這就是五帝中的「顓頊帝」。
據《隋書·禮儀志》記載,北周尊嫘祖「先蠶」(即始蠶之神)。《通鑒外紀》記載:「西陵氏之女嫘祖為帝之妃,始教民育蠶,治絲蘿以供衣服。」

1^黃休復<茅亭客話>卷九<鬻龍骨>言:」古蜀有蠶市,每年正月至三月,州城與屬縣循環一十五處。耆舊相傳:古蜀蠶叢氏為蜀主,民無定居,隨蠶叢所在至市居,此之遺風也。」

嫘祖生於古西陵國,位於今河南省西平縣。

據說嫘祖之父孫姜雷為炎帝神農氏的第十一世孫,被封為六合方山侯,方山即今江蘇南京六合方山,姜雷以山為姓,改名方雷。

黃帝與嫘祖的後代

《史記·五帝本紀》:「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長子玄囂(青陽)降居江水(岷江),次子昌意降居若水(雅礱江)。

長子玄囂的後代
二世:玄囂,黃帝長子。---三世:蟜極,玄囂之子。---四世:帝嚳,蟜極之子,又稱高辛氏。---五世:后稷,帝嚳長子,名棄,周朝始祖。帝嚳次子契,是商朝的始祖。三子放勳(也就是帝堯)。四子摯(帝嚳死後,摰承嚳的帝位,九年後禪讓給放勛)。

次子昌意的後代

二世:昌意,黃帝次子。---三世:顓頊,昌意之子。---四世:窮蟬,顓頊之子 。---五世:敬康,窮蟬之子。---六世:敬康,敬康之子。---......---八世左右瞽叟---舜。也有說舜是東夷,戰國時田齊是舜帝的後代。

另外有黃帝八世孫禹(夏朝祖先)也是昌意的後代。而根據史記記載匈奴與夏人同族,也可能為昌意這一系的後代。《山海經·大荒北經》也稱:犬戎與夏人同祖,皆出於黃帝。

根據史記記載,戰國時秦和趙都是黃帝孫顓頊曾孫女女修後代大業(即皋陶)的後人。

《山海經》記載:「有北狄之國。黃帝之孫曰始均,始均生北狄。」這一說法後來被《晉書》及《北史》沿用,二書都認為鮮卑始祖也為黃帝:「始均為鮮卑族始祖。」《晉書》稱慕容廆,「昌黎棘城鮮卑人也。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號曰東胡。」

以上詳細可參見:史記·卷十三:三代世表
頂部
白衣夫人 (陸劍希)
管理員
Rank: 9
--10年滿--正式引退-- 20160830


UID 6
精華 4
積分 68361
帖子 11409
金錢 113713 俠幣
學問 30 單位
閱讀權限 255
註冊 2007-8-20
用戶註冊天數 6095
用戶失蹤天數 71
來自 蜀地恭州
狀態 離線
114.41.14.18
發表於 2010-8-11 09:38 PM  資料 文集 私人訊息 
懿安皇后
懿安皇后

懿安皇后(8世紀-851年),郭氏,名不詳,為唐憲宗貴妃,唐穆宗生母。郭氏一生歷經唐朝七代皇帝治世,其中五朝極盡尊貴,是所謂七朝五尊。

早年

郭氏為唐朝名將郭子儀孫女、父郭曖,母唐代宗長女昇平公主。郭氏因家世顯赫,故被唐德宗皇太子李誦(唐順宗)選為長子廣陵王李純的王妃,又因生母身分高貴(為順宗姑母),再加上父、祖皆有功於皇室,因此郭氏本身也頗得順宗異寵。貞元11年(795年)生李恆,即唐穆宗。元和元年(806年),李純即位,是為憲宗,郭氏以王妃身分卻只被冊為貴妃,而非皇后(但為實際上的後宮之首)。元和8年(813年)12月,百官群奏憲宗冊郭貴妃為皇后,但憲宗以郭貴妃出身顯族,恐郭貴妃成為皇后,將不容許憲宗有後宮之寵,因而婉拒百官之請。

皇太后生涯

憲宗在位15年後暴崩,以郭貴妃之子繼位,是為穆宗。穆宗即位後,郭貴妃母憑子貴升為皇太后,又對郭太后親族有一番封贈。郭太后居於興慶宮內,穆宗每月朔望定期朝見,還曾隨侍郭太后遊幸驪山,對郭太后相當孝順。穆宗在位四年,因服用丹藥駕崩。穆宗崩後,宮中盛傳郭太后將效法武則天臨朝稱制,郭太后大怒,說:「效法武氏?今太子雖幼,尚可選重德之人為輔臣,與我又何干?」,於是穆宗長子即位,是為唐敬宗。

太皇太后時期

敬宗即位後,尊生母王氏為皇太后、祖母郭太后為太皇太后。寶曆3年(827年),敬宗被宦官所殺,內外震驚,宦官又擁立絳王李悟為監國,不久,又加害李悟,於是郭太皇太后下詔,迎敬宗之弟即位,是為唐文宗,因文宗尊生母蕭氏為皇太后,加上郭太皇太后與敬宗母王太后,宮中共有三位太后,稱「三宮太后」。
郭氏為憲宗貴妃、穆宗母,又是敬宗、文宗的祖母,即使敬、文兩帝各自尊生母為皇太后,但郭氏一直受到諸帝至誠的尊養,在三宮太后中也以郭太皇太后為最尊,後來,文宗駕崩,其弟武宗即位,而宮中為分辨三宮太后,因此稱敬宗母王氏為義安太后,文宗母為積慶太后,郭氏仍稱太皇太后,且三宮太后仍繼續受到武宗孝養。
武宗喜遊樂,又讓五坊小兒自由出入宮禁,一天,武宗朝見郭太皇太后時,向她問曰:「如何成為盛世天子?」郭太皇太后對曰:「勤於政事,聽取百官意見,不拒諫言,不納讒言,如此能為盛世天子。」於是,武宗漸漸專心為政,疏遠五坊小兒與遊樂,使唐朝國勢稍有起色。

宣宗即位後

武宗同父親穆宗,因相信長生不老之術而服食丹藥,最後中毒而死。武宗崩後,憲宗十三子被擁立為皇太叔,於武宗梓宮前即位,是為唐宣宗。宣宗尊生母鄭氏為皇太后,郭氏仍為太皇太后。宣宗為唐憲宗庶子,而在早年郭氏還是貴妃時,鄭氏就是她的宮女,由於二人有舊怨,因此相較於先前諸帝,宣宗對郭太皇太后的孝養較為疏薄,也引起她的不悅。
大中5年(851年)3月,郭太皇太后登勤政樓,因對宣宗的禮薄有不滿,竟欲跳樓自盡,幸被侍從阻止。宣宗聽聞郭太皇太后跳樓一事非常憤怒,當晚,郭太皇太后在興慶宮崩逝,諡號懿安皇后。郭太皇太后死後,因與宣宗生母鄭太后之間有舊怨,宣宗欲將之葬於景陵外園,且不祔憲宗廟,雖有太常官王皞力諫,認為郭氏歷經七朝,五朝皆為皇室母儀代表,應當配饗憲宗,卻被宣宗所拒。
多年之後,宣宗駕崩,子唐懿宗即位,王皞再度請命,懿安皇后郭氏這才配享憲宗。


=====================

以上史料;以下個人推斷。


依照我的看法,郭太后算是個聰明人,從小也受到了良好的教養。但是因為母親的強勢、父親的脾氣也不遑多讓、不像是祖父郭子儀一樣處處周到,因此我想郭太后的骨子裡脾氣也是很驕傲的,有天之嬌女的氣勢/氣息。

在鄭太后還是他宮女的時候,兩人互有嫌隙,大概也是由於郭太后的驕姓還有鄭太后的不謙遜(臉色可能沒有擺好看)、因此會被郭太后教訓,而兩人從此結下樑子。

在郭太后退居後宮並且過著閒適的生活,到了第七朝--唐宣宗時期,卻被鄭太后逆襲、反撲。

這是郭太后可能預想的,但是始料未及的是---鄭太后竟然逼人太甚。

我想長年做兒子的宣宗聽著鄭太后耳濡目染、也對郭太后有所不滿的原因。

郭太后的死因我猜是被活活氣死,不然也有可能是被毒殺。

從武宗和郭太后的對話來看,郭太后是個聰明人,知書達哩,也識大體,這生,或許就唯一敗在他的驕性吧!
頂部
白衣夫人 (陸劍希)
管理員
Rank: 9
--10年滿--正式引退-- 20160830


UID 6
精華 4
積分 68361
帖子 11409
金錢 113713 俠幣
學問 30 單位
閱讀權限 255
註冊 2007-8-20
用戶註冊天數 6095
用戶失蹤天數 71
來自 蜀地恭州
狀態 離線
111.252.187.81
發表於 2011-9-21 10:32 PM  資料 文集 私人訊息 
太姒
太姒(生卒時間不可考),姒姓,出生在夏朝國王禹之後代有莘氏(今陝西省渭南市合陽縣東王鄉莘里村)部落[1],另一說出生自杞國、繒國[2]。商朝西歧諸侯西伯侯,後被諡為周文王昌之正妃,周朝建立者周武王發之母[3][4]。

西伯昌在郃陽地區渭水之濱遇到太姒,驚為天人,後知道太姒仁愛而明理,生活儉樸,西伯昌決定迎娶太姒。因渭水無橋,西伯昌決定於渭水造舟為樑,舟舟相連,成為浮橋,親迎太姒,場面盛大[3][4]。

入門之後,太姒仰慕長輩之德,效法太姜(周太王正妃)、太任(周王季正妃),旦夕勤勞,以進婦道。太姒尊號為「文母」,文王理外,文母治內。太姒與西伯昌生下十名男丁,自少嚴謹教誨,使他們未做過壞事[3]。

她與周文王生下十子,次序為:長子伯邑考,次子武王發,三子管叔鮮,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曹叔振鐸,七子成叔武,八子霍叔處,九子康叔封,十子冉季載 [3][2]。

她的兒子中,長子伯邑考因得罪妲己而遭到商王殺害,故文王以次子發為太子,及文王駕崩而立,是為武王[3]。

《詩經》中,首篇《國風·周南·關雎》,一說是描述太姒和周文王的愛情故事:「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大雅·文王之什·思齊》有描述太姒的記戴:「思齊大任,武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婦。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5]。」

太姜、太任、太姒合稱「三太」,後世以「太太」作已婚女性的尊稱,代表賢德直追三太[6]。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即皇帝位,改元天授,尊封周文王諡號文皇帝,廟號始祖。而太姒就被上諡號文定皇后,陵曰德陵。


參考文獻

《新唐書 本紀第四 則天皇后 中宗》
《資治通鑑 卷204》

1^ 郃陽縣政府公眾信息網
2^ 2.0 2.1 《史記》 司馬遷著
3^ 3.0 3.1 3.2 3.3 3.4 《關雎》之德與周朝的「三太」
4^ 4.0 4.1 太姒—寂寂花開
5^ 《詩經》 佚名著
6^ 平和書院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A%E5%A7%92
頂部
白衣夫人 (陸劍希)
管理員
Rank: 9
--10年滿--正式引退-- 20160830


UID 6
精華 4
積分 68361
帖子 11409
金錢 113713 俠幣
學問 30 單位
閱讀權限 255
註冊 2007-8-20
用戶註冊天數 6095
用戶失蹤天數 71
來自 蜀地恭州
狀態 離線
111.252.187.87
發表於 2011-9-21 10:33 PM  資料 文集 私人訊息 
宣懿皇后 (後周世宗)
宣懿符皇后(931年-956年),後周世宗柴榮的第一任皇后,是天雄軍節度使、魏王符彥卿之女。性格明果、胸懷大志。

開始符氏嫁給河中節度使李守貞之子李崇訓。當時後漢高祖劉知遠剛剛去世,相士說符氏有皇后之命,堅定了李守貞反對新皇帝劉承祐的決心。李守貞在河中(今山西永濟)反叛,樞密使郭威奉命討伐,李守貞兵敗,父子畏罪自殺。符氏匿於帷幔後,逃出一命。李崇訓死後,符氏從帷幔中走出來,對衝進來的軍士說:「郭公與吾王父有舊,汝輩無犯我。」郭威聞報,把她帶回符彥卿的魏王府,讓她與父母團聚。郭威非常欣賞符氏的沉穩勇敢,收符氏為義女。

郭威建立後周,命養子柴榮鎮守澶淵(今河南濮陽)。柴榮的夫人劉氏死後,郭威將符氏許配給柴榮為繼室。顯德元年(954年),正月十七,郭威死後,正月廿一,柴榮即位,是為世宗,四月十九,冊封符氏為皇后。符皇后謙和而有教養,而世宗脾氣暴躁,符皇后從容勸說,使世宗能夠冷靜,於是世宗更加敬重皇后。

世宗要率兵征討南唐,皇后認為不宜親征,世宗不從,皇后只好同行。南征沒有進展,時值炎暑又遭暴雨,皇后身染重病,回到京師汴京後,於顯德三年(956年)七月廿一,於汴京(河南開封)滋德殿病逝,終年二十六歲。世宗十分悲痛,為她服喪七日,諡為宣懿皇后,葬懿陵。
頂部
白衣夫人 (陸劍希)
管理員
Rank: 9
--10年滿--正式引退-- 20160830


UID 6
精華 4
積分 68361
帖子 11409
金錢 113713 俠幣
學問 30 單位
閱讀權限 255
註冊 2007-8-20
用戶註冊天數 6095
用戶失蹤天數 71
來自 蜀地恭州
狀態 離線
111.252.187.81
發表於 2011-9-21 10:45 PM  資料 文集 私人訊息 
章獻皇后
章獻明肅皇后(968年-1033年),劉姓名不詳,是宋真宗趙恆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攝政的皇太后,功績赫赫,常與漢之呂太后、唐之武則天並稱,史書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早年


劉氏祖籍太原,生於宋太祖開寶元年(968年),祖父劉延慶在五代十國的後晉、後漢時任右驍衛大將軍(後晉高祖石敬瑭起兵於太原南,而後漢則建都太原),父親劉通是宋太祖時的虎捷都指揮使,領嘉州(今四川樂山)刺史,因此劉家舉家遷至成都華陽。生劉氏之時,母親龐氏曾夢到明月入懷,醒來後便生下一女。然而劉氏出生不久,父親劉通便奉命出征,誰料犧牲於戰場上,因劉通無子,家道中落,龐氏只好帶著襁褓中的幼女寄居娘家。

不知是否龐家窮困,還是劉通生前未斂財產,劉氏雖然身為刺史千金,讀書識字,卻學會一手擊鞀的謀生技藝,善說鼓兒詞。劉氏十三四歲的時候,龐家就把她嫁給一名年青銀匠龔美。劉氏嫁夫隨夫,跟著龔美一起來到京城開封謀生。龔美手藝出眾,又為人和善,善於結交朋友,尤其與襄王府里當差的張耆交好。襄王正是未來的宋真宗趙恆,此時他的名字還叫趙元侃,尚未被冊定為太子,年僅十六歲。

據宋史上說,十五歲的劉氏與趙恆初會,進襄王府,但是趙恆與劉氏同為968年出生,於十七歲才被封為韓王,端拱元年(988年)才被封為襄王,時年已二十。

總之,趙恆當時尚未婚配,聽說蜀女才貌雙全,便讓隨從去暗暗物色一名。劉氏隨夫拋頭露面擊鞀掙錢,自有美名在外,為趙恆的隨從們所知,龔美得知是王府選姬,不願放棄,改稱是劉氏的表哥,讓劉氏入王府。

(不過關於這段故事,也有說法是劉家家道中落,劉氏舉目無親,好心人龔美收留她,讓她一起跟著去開封,兩人對外稱是表兄妹,其實不是夫妻。反正究竟是不是只有宋真宗知道了。)
劉氏天生麗質,聰明伶俐,與趙恆年貌相當,很快如膠似漆。然而趙恆的乳母秦國夫人看不起劉氏的出身,認為劉氏勾引趙恆上邪路,勸趙恆趕跑劉氏不果,只好報與宋太宗,太宗大怒,聖旨一道下來,命逐劉氏出京。並為十七歲的趙恆賜婚,此時趙恆被封為韓王,新娘為忠武軍節度潘美的八女兒,十六歲的潘氏受封為莒國夫人。

然而,趙恆雖迫於皇命把劉氏送出王府,卻不願離開劉氏,把劉氏偷偷藏在王宮指揮使張耆家裡,不時私會。這樣偷偷摸摸,劉氏過了十五年。


妃嬪時期


至道三年三月癸巳日,五十九歲的宋太宗趙光義病逝,遺詔傳位於已立為太子兩年的趙恆。趙恆繼承大統,再也不用與劉氏偷偷來往了。當年趙恆奉命娶的王妃潘氏,婚後六年便死了,死時年僅二十二歲,無子。潘氏去世兩年後,太宗又賜婚於郭氏,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次女。年十七的郭氏初封魯國夫人,不久又晉封秦國夫人。

趙恆於三月即位,五月冊立郭氏為皇后,六月追封潘氏為莊懷皇后(後來宋仁宗改為章懷皇后)。雖然後宮三千佳麗,趙恆卻並未忘情於劉氏,很快把劉氏接入宮裡。景德元年(1004年)的正月,封劉氏為四品美人,正式成為後宮妃嬪的一位。當時,郭皇后之下,只有劉美人最為尊,連王府姬妾楊氏都只被封為五品才人)。這時候的劉氏,終於可以正大光明地和真宗在一起了。劉氏雖然已經36歲,可是她聰慧溫柔,一直獲得真宗的專寵。

此時的劉氏,已非昔日擊鞀的小妹,她長年幽居,博覽群書,研習琴棋書畫,早已才華出眾。劉氏見舉目無親,便向真宗提出,願讓表哥改姓為劉美,做自己的兄長,繼承劉家香火。其實,龔美早已跟隨真宗,一直忠心耿耿,只對真宗效忠。劉美任官,既不阿附於權臣,對部屬也關心備至,出任在外時他的隨從兵卒,都按省籍定時輪換,從不培植自己的私人勢力。

然而,景德初年,郭皇后的兒子趙祐夭折了,年僅九歲;半月後,另一名兩月大的皇子也夭折了。真宗的五名皇子居然一個也沒能活過十歲,此時真宗年近四旬,以防萬一,養宗室之子於皇宮內。郭皇后前後生了三個兒子,只有趙祐能活到九歲,不想也不幸夭折,傷心過度,身子垮了下來。

景德四年(1007年)四月十六日,郭皇后病逝。真宗心裡雖然很想立劉氏為后,但是她既無子嗣又出身低微,群臣們都不贊同,反而要求冊立十四歲的才人沈氏為皇后。沈才人雖然是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才入宮的,然而她出身高貴,是宰相沈倫的孫女。真宗不悅,索性讓后位空缺,不談立后之事。

然而劉氏雖然長年受寵,卻無法懷孕。她身邊的侍女李氏,突然一日夢到仙人下降為子,真宗和劉氏大喜,想出「借腹生子」的方法來。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四月十四日,李氏生下一子趙受益(即後來的宋仁宗趙禎)。但是一出生就被抱到劉氏那裡,也因此皇子雖然是李氏所生,卻只認劉氏為母。真宗早在孩子出生三月前,便已宣布劉氏懷孕,冊封為修儀,與劉氏交好的楊才人則晉封婕妤。皇子雖然是劉氏的兒子,劉氏卻沒有親自撫養,而是交給楊婕妤撫養。楊婕妤亦是成都人,比劉氏小十六歲,兩人情同姐妹。真宗愛的既是劉氏,對楊氏也有好感,因此劉氏每每晉封,也少不了楊氏一份。時劉氏四十多歲,精力自然不如二十多歲的楊氏充沛,便讓楊氏代行哺育之職。

趙受益的生母李氏封為崇陽縣君。不久,李氏又生下一女,晉封才人,正式進入妃嬪行列(這也代表真宗對李氏有一定重視,而且劉氏對李氏完全無意加害)。不幸的是,小公主很快夭折。李氏自認命薄無福,終其一生,都並未與兒子相認。

劉氏既已「生子」,真宗便詔告群臣,欲立為后。然而不少高級官員都知道劉氏「生子」的真相,真宗無奈,幾次欲「立之」,劉氏都不得不「固辭」。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十一月,真宗晉封劉修儀為德妃,並給百官加官進爵,冊后禮儀一應從簡,既不讓官員進賀,也不搞封后儀式,封后詔書也迴避朝臣公議,只下令將封后詔書傳至中書省,自己家裡宣布一下就完事。十二月丁亥,四十四歲的劉氏終於成為大宋王朝的皇后。


冊立為皇后


身為皇后的劉氏,卻不像其他妃嬪只知爭寵,她才華超群,通曉古今書史,熟知政事,每每襄助真宗,真宗根本離不開她。每日批閱奏章,劉皇后必侍隨在旁。外出巡幸,也要帶上劉氏。
雖然劉氏貴為皇后,朝中反對劉皇后掌政的人也不少,以寇準和李迪為首。劉氏也開始籠絡自己勢力,以錢惟演和丁謂為首:錢惟演之妹為劉美之妻,丁謂的兒子娶了錢惟演的女兒。

個中孰是孰非,後人只知表面,總之後來寇準落敗,貶為相州知州(後為道州司馬),丁謂也因為後來欺劉氏孤兒寡母想獨攬大權而獲罪。

天禧四年二月(1020年),真宗患病,難以支持日常政事,上呈到皇帝那裡的政務實際上都由皇后劉氏處置。後來,真宗更是病重,下詔:「此後由皇太子趙楨在資善堂聽政,皇后賢明,從旁輔助。」此詔書便認可劉氏裁決政事的權力。

群臣不安起來,劉氏雖非太子生母,卻對他視若己出,克盡母職,根本不是旁人所能離間。


皇太后掌權


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甲寅,54歲的宋真宗趙恆病逝於延慶殿,遺詔曰:太子趙楨即位,皇后劉氏為皇太后,楊淑妃為皇太妃,軍國重事「權取」皇太后處分。而小皇帝趙楨這時只有十一歲,實際上就是由劉娥處理政務。

然而丁謂想獨攬大權,欺上瞞下,以為劉太后是女子無見識,劉太后雖然當初因為后位不穩培植他,多年下來早已查知丁謂的不法舉動,此時更是怒不可竭,決心除掉他。當年六月,與丁謂勾結的宦官雷允恭被誅,丁謂罷相貶謫。丁謂被貶後,劉太后開始和仁宗趙楨一起聽政決事,正式垂簾聽政。

劉太后自知出身卑微,宋朝以士大夫為尊,因此大力抬高母家,一直追尊加封祖宗:曾祖父劉維岳成了天平軍節度使兼侍中兼中書令兼尚書令,曾祖母宋氏最後封到安國太夫人;祖父劉延慶為彰化軍節度使兼中書令兼許國公,祖母元氏封齊國太夫人;父親劉通為開府儀同三司魏王,母親龐氏封晉國太夫人。

劉太后號令嚴明,賞罰有度,雖然難免有些偏袒家人,但並不縱容他們插手朝政。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更尊重士大夫們的意見,王曾、張知白、呂夷簡、魯宗道都得到了她的重用,劉氏姻族也沒有做出為害國家的禍事。

劉氏也非常簡樸,當初身為皇后時服飾簡樸,當了太后依然未改習性。宮中侍女見皇帝侍女服飾華麗,覺得自己身為太后侍女,怎麼能被比下去呢?報與劉太后,劉太后不為所動,「那是皇帝嬪御才能享用的,你們哪有這樣的資格。」

雖然劉太后掌權日久,不願把權柄交給仁宗,但她卻依然是個慈母,仁宗少時體弱多病,劉氏忙於政務,讓楊淑妃照顧,仁宗稱劉娥為「大娘娘」,楊妃為「小娘娘。」

而仁宗生母李氏,劉娥也升封她為順容,遷往真宗永定陵,成為守陵的先帝諸妃之一。而且早在真宗年間,便尋訪到李氏家人封官,真宗去世後,劉娥依然沿用李氏,未下殺手。

明道元年(1032年)二月,李氏患了重病,劉太后連忙派太醫前去診治,並晉封她為宸妃。然而李氏封妃當天,便病逝,享年四十六歲。起初,太后只想以普通宮嬪的身份殮葬了事,然而聽了宰相呂夷簡的勸說,以一品禮儀將李妃殯殮,在皇儀殿治喪,並給李妃穿上皇后冠服。李妃的父親得到追封,兄弟李用和也再次晉陞。

劉太后雖不願還政於仁宗,卻並未想過自立。程琳獻圖《武后臨朝圖》,劉太后親擲於地,道:「我絕不會做這樣的事!」太后表態後,群臣如釋重負,仁宗也心懷感激,恭孝唯謹,更於天聖七年(1029年)九月頒布詔書,將太后生辰長寧節的儀禮升級到與皇帝生辰乾元節相同的程度。

明道二年(1033年)二月,舉朝要行祭太廟大典,劉太后自覺天命已不久,想要在生前穿一次天子袞冕,便提出自己要著袞冕祭祀太廟。群臣大嘩,卻只得將皇帝袞衣上的飾物稍減了幾樣,呈了上去。

二月乙巳這天,皇太后劉氏穿著天子袞衣、頭戴儀天冠,在近侍引導下步入太廟行祭典初獻之禮。為了將這場典禮搞得功德圓滿,亞獻者為皇太妃楊氏、終獻者為仁宗皇后郭氏。儀式結束後,劉太后在太廟文德殿接受了群臣給自己上的尊號:應天齊聖顯功崇德慈仁保壽皇太后。自此,徹底還政於兒子仁宗。

三月,劉太后病重,仁宗大赦天下,四處徵召名醫,然而卻無法挽留劉太后的生命,幾天後,劉太后病逝於寶慈殿,享年六十五歲。

第二日,仁宗在皇儀殿召群臣,哭道:「太后臨終前數度拉扯身上衣服,可有什麼心愿未了?」參知政事薛奎曰:「太后不願先帝見她身穿天子服入葬。」仁宗恍然大悟,下令給劉太后換上皇后冠服。

仁宗正自傷感,群臣卻紛紛上議,說劉太后並非他生母,生母是李宸妃,而燕王更說李宸妃是太后毒死的。仁宗震驚,派人召來李用和,讓他親自去查看李宸妃的棺木。見李宸妃葬品如一品夫人,甚至身穿皇后服,仁宗大悔,嘆道:「人言豈可盡信。」來到劉太后牌位前拜謝自責:「從此後大娘娘的生平可清白分明了。」而上諡號之時,劉太后諡為四字:莊獻明肅皇后(後改章獻明肅皇后),而一般皇后只諡二字;生母李宸妃諡為莊懿皇后(後改章懿皇后)。

九月,仁宗下詔,劉太后和李妃同時遷葬永定陵。靈柩起駕這天,仁宗先為劉太后發引,不但執孝子禮,還不顧宰相們的勸阻親自執紼之禮(牽引棺材的繩索),一直步行送出皇儀殿。隨後他才再去往李宸妃下葬的洪福院為生母起靈,伏在棺木上痛哭道:「劬勞之恩,終身何所報乎!」

劉太后死後,劉氏家族受尊崇更勝昔日。劉太后曾有遺詔,命仁宗尊養母楊太妃為皇太后。仁宗遵其旨意,尊封楊氏為保慶皇太后,楊后雖未垂簾聽政,仁宗卻克盡孝道奉養。三年後,楊太后亦去世,享年五十六歲,諡為莊惠皇后(後改章惠皇后)。


野史


從明朝流傳下來「狸貓換太子」的故事,說宋真宗的德妃劉氏和宸妃李氏同時有孕,李宸妃先產下皇子,劉德妃妒忌,勾結李宸妃身邊內官,把一隻剝了皮的狸貓換去皇子,真宗以為李宸妃產下怪胎,把李宸妃打入冷宮,將劉德妃生下的皇子立為儲君,並冊立劉德妃為皇后。

另一種說法則是劉德妃的皇子不幸夭折,於是劉德妃把李宸妃的兒子據為己有,宣稱是自己的兒子,真宗照樣立她為後。

兩種說法的結局都是:劉氏逼李宸妃自盡,卻有好心的宮人代李妃而死,而李妃流落民間,直到包拯橫空出世,才得以揭開這樁宮闈迷案,使李妃與兒子相認。劉氏因為做了壞事不久便死去,包拯也因為替宋仁宗找回了親生母親而官升龍圖閣大學士。
頂部
白衣夫人 (陸劍希)
管理員
Rank: 9
--10年滿--正式引退-- 20160830


UID 6
精華 4
積分 68361
帖子 11409
金錢 113713 俠幣
學問 30 單位
閱讀權限 255
註冊 2007-8-20
用戶註冊天數 6095
用戶失蹤天數 71
來自 蜀地恭州
狀態 離線
111.252.187.81
發表於 2011-9-21 11:40 PM  資料 文集 私人訊息 
吳皇后 (宋高宗)
憲聖慈烈皇后(1115年-1197年),吳氏,宋高宗趙構的第二任皇后。開封人。父武翼郎吳近,吳近曾經夢見一個亭子,匾額上寫著「侍康」,一傍種著特別妍麗可愛的芍藥花,花下一隻白羊。吳氏十四歲被選入宮,侍奉康王趙構,大家都說「侍康」應驗了。

高宗即位之初,金兵不斷追擊,吳氏身穿戎裝,跟隨高宗左右。吳氏不僅知書,而且英姿颯爽,頗有膽略。衛士謀變,入行在問高宗在哪裡,吳氏騙了衛士使高宗免禍。金兵南征,高宗乘船入海,從定海(浙江鎮海)轉赴昌國(浙江普陀)途中,有魚躍入御舟,吳氏說:「此周人白魚之祥也(周武王興起)。」高宗大喜,封她為和義郡夫人。高宗回到越州後又進封她為才人。此後,吳氏博習書史,又通曉書法翰墨,和張氏並為婉儀,不久進為貴妃。韋太后由金國還朝後,吳貴妃侍奉太后起居,得到太后的認可,當時,高宗被金國俘虜的憲節皇后駕崩的消息傳至臨安,宰相秦檜上表請立中宮,韋太后也為她說好話,高宗便於紹興十三年(1143年)正式冊立吳貴妃為皇后。

高宗惟一的兒子趙旉病死後,後宮再沒有生育。張賢妃收養宋太祖趙匡胤七世孫趙伯琮為養子,吳皇后為才人時,也收宗室趙璩為養子。張賢妃病逝後,趙伯琮也由吳皇后一併收養,吳皇后對待兩個養子沒有差別。高宗封趙伯琮為普安郡王、趙璩為恩平郡王。趙伯琮性情恭儉,愛好讀書,吳皇后勸高宗以趙伯琮為皇子。於是高宗立趙伯琮為皇子,封建王,改趙伯琮名為趙昚,趙璩出居紹興。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禪位於趙昚,吳皇后遷居德壽宮,為太上皇后。趙昚是為宋孝宗,尊吳皇后為壽聖太上皇后。乾道七年(1171年),加號壽聖明慈。淳熙二年(1175年),為太上皇慶壽,加號壽聖齊明廣慈。淳熙十二年(1185年),加尊號備德。淳熙十四年(1187年),太上皇高宗趙構駕崩,遺詔太上皇后改稱皇太后。孝宗欲迎吳太后回大內,太后因為上皇几筵在德壽宮,不忍捨去,所以將太后所居住的宮殿改名為慈福殿。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孝宗禪位宋光宗,更號壽聖皇太后,因為孝宗作為壽皇(太上皇),所以不稱太皇太后。紹熙四年(1193年),太后壽八十,光宗覲見太后,奉冊禮,加尊號隆慈備福。紹熙五年(1194年)正月,光宗率群臣行慶壽禮,皇子嘉王趙擴侍側,太后勉勵他以讀書辨邪正、立綱常為先。同年夏天,孝宗駕崩,吳太后始正太皇太后之號。

當時光宗疾病未愈,不能為父親主持喪事,宰相請太皇太后垂簾主喪事,太皇太后不同意。所以宰執又請效法唐肅宗故事(太上皇唐玄宗駕崩,唐肅宗病危),群臣在太極殿發喪,太皇太后代行祭尊禮。之後聽從樞密使趙汝愚的請求,在梓宮孝宗前垂簾聽政,宣光宗手詔,立皇子嘉王為皇帝,即宋寧宗。第二天,冊夫人韓氏為皇后,撤垂簾。慶元元年(1195年),太皇太后加號光祐,遷居重華宮。趙汝愚貶謫而死,中書舍人汪義端說趙汝愚就像李林甫,想並逐其黨,太皇太后聽說後,很不贊同。

慶元三年(1197年)十一月,太皇太后駕崩,終年八十三歲。諡號為憲聖慈烈皇后,葬永思陵。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