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文化] 對聯的名稱和起源
白衣夫人 (陸劍希)
管理員
Rank: 9
--10年滿--正式引退-- 20160830


UID 6
精華 4
積分 68361
帖子 11409
金錢 113713 俠幣
學問 30 單位
閱讀權限 255
註冊 2007-8-20
用戶註冊天數 6103
用戶失蹤天數 79
來自 蜀地恭州
狀態 離線
140.128.194.130
分享 
發表於 2009-1-14 08:25 AM  資料 文集 私人訊息 
對聯的名稱和起源
對聯的名稱和起源

資料來源:http://w3.hyps.tp.edu.tw/~hy059/ant02.htm

  對聯是我國獨特的文學藝術。它開始于五代,全盛於明清,到今天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對聯的起源,傳說有多種。對聯首先用在門上,據說跟門神有關。有人傳說春聯係由桃符改變而來,桃符是古代畫門神的木板,到了南北朝及唐朝,桃符的內容逐漸被對偶的吉祥詩句所替代,因此出現了對聯的形式,明朝以後演變成春節貼春聯的習俗。

  1.春聯最初由桃符演變而來:

  相傳在東海的山上有一棵大桃樹,樹幹彎曲長達三千里,叉枝一直伸向東北方的鬼門,天底下的鬼怪每天都要由此門進出。樹下有兩位神將:神荼、鬱壘把守。這兩位神將只要發現害人的惡鬼,就捆住他們丟去餵老虎。有了這個傳說,再加上古人迷信桃木是五木之精的仙木,可以壓制邪氣。從周朝起,每逢年節,百姓就用兩塊桃木板,畫上兩位神將的圖像,懸掛在大門兩側,以鎮邪驅鬼、祈福納祥,但桃木雕刻的神像,一年需一換,後來可能是因為太麻煩,所以乾脆不雕了,改寫神的名字,貼在門邊上,這就是桃符。後來有人覺得寫上吉慶話更好,便成了春聯。

  所以春聯的別稱仍沿用桃符的名稱,『爆竹一聲除舊歲,桃符萬戶更新春』正說明過年時家家戶戶放爆竹貼春聯的歡樂景象。

  2.正式對聯的產生,起於五代:

  A.中國最早的對聯一說

  我國最早的對聯,在五代後蜀國君孟昶,命學士辛寅遜在桃符板上題寫吉祥詞句。但孟昶嫌辛寅遜題詞不佳,便親自揮毫題寫:

  新年納餘慶
  嘉節號長春

  B.又一說

  有人認為最早的對聯,比孟昶的還要早五百年。是南朝梁代劉孝綽(西元四八一至五三九)和三妹劉令嫻所作的。劉孝綽辭官不出,自題其門:

  閉門罷慶吊
  高臥謝公卿

  而劉令嫻也是個文采四溢的詩人,她題寫的門聯是:

  落花掃仍合
  叢蘭摘復生

  到了宋朝,春聯受到了推廣應用。北宋王安石在詞中描繪當時百姓張貼春聯的情景:

  爆竹聲中除舊歲,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宋元時期,出現了鐫刻於木柱上的對聯,後人稱之為「楹聯」。同時應酬的壽聯、輓聯等也開始產生了。

      3.朱元璋發揚春聯的傳說:

  據說,普遍張貼春聯是從明太祖開始的。有一天,明太祖於除夕傳旨:家家戶戶門上都須張貼春聯。因為太祖出身平民,所以,他傳旨張貼春聯後,就微服出宮私訪。太祖一出宮門,就看到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都貼上了悅目的春聯。他逐戶看看那些春聯的文字,又都是歌功頌德、歌舞昇平的佳語,不由滿心歡喜。就在這個時候,他在一處陋巷裡,發現有一家門戶沒有貼上春聯。

  於是他就進入屋內。主人告訴他,因為是以閹豬為業,不曾寫字,所以不會寫春聯。太祖聽了主人的話以後,馬上靈機一動,立刻要主人磨墨展紙,提起筆來,為這位平民寫了一幅春聯。聯語是:

  兩手分開乾坤路
  一刀截斷是非根

  當這春聯貼出以後,很快的就被發覺這是皇帝的御筆,而成為民間流傳的一項美談了。從此,春聯就成為過年不可或缺的一項裝飾了。

4.對聯起源於對偶句聯語:

  追溯對聯的起源,由文學作品來推斷的話,應起源於駢文和律詩中的對偶句聯語。對聯要求對仗工整,平仄協調,這些特點,都和律詩有相似之處,對聯它保留著律詩的某些特點。古人把吟詩作對相提並論,反映了兩者之間有一定的關係。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