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文化] 中國古代的聖誕節
白衣夫人 (陸劍希)
管理員
Rank: 9
--10年滿--正式引退-- 20160830


UID 6
精華 4
積分 68361
帖子 11409
金錢 113713 俠幣
學問 30 單位
閱讀權限 255
註冊 2007-8-20
用戶註冊天數 6065
用戶失蹤天數 41
來自 蜀地恭州
狀態 離線
114.41.24.110
分享 
發表於 2011-2-14 03:03 PM  資料 文集 私人訊息 
中國古代的聖誕節
  中國古書上的耶誕節指的是“天子之誕生日也,聖誕也,聖旦也。”這當然與基督教紀念耶穌基督誕生的節日--耶誕節(12月25日)不同。中國古代的耶誕節,隨各帝王出生日的不同而不同。

  顧炎武在《日知錄》卷十三中談到“生日之禮,古人所無。”根據文獻記載,從先秦至兩漢,生日的概念是不突出的。在先秦,對年老者的尊重便是“祝壽”。不同於今天的是,祝壽不限在生日那天,隨時都可以,相當於一種禮節。”《莊子•盜蹠》篇說:“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因此,在先秦,祝壽一般只受年齡的限制,不因人的地位不同而不同,天子也罷,士人也罷,鄉間野老也罷,祝壽的賀詞和禮節幾乎無區別。《詩•大雅》:“虎拜稽首,天子萬壽。”《豳風》:“為此春酒,以介眉壽。”這是對天子的祝壽。《戰國策•齊策三》:“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為魯連壽。”這是地位高的人為地位低的人祝壽。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祝壽中天子的地位逐漸突出。一些祝壽詞僅限用於皇帝。如“萬歲”一詞,在先秦時是上下通用的。《韓非子•顯學》篇說:“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萬歲,’千秋萬歲之聲聒耳。”巫師祝千秋萬歲的物件指一般人。《呂氏春秋•過理》篇:“宋王大說,飲酒,室中有呼萬歲者,堂上盡應。”這是對國君呼萬歲。到漢代“萬歲”就僅限用於天子了。《後漢書•韓棱傳》:“及(竇)憲至,尚書以下議欲拜之,伏稱萬歲,棱正色曰:‘夫上交不方,下交不黷,禮無人臣稱萬歲之制。”

  南北朝時,江南民間出現生日之禮。《顏氏家訓•風操》:“江南風俗,兒生一期(一周歲)為制新衣,輿浴裝飾。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刀尺針鏤,並加飲食之物,及珍寶服玩,置之兒前,觀其發意所取,以驗貪廉愚智,名之為試兒。”即現在俗稱的“抓周”。因為在抓周時有許多親戚前來觀看,以便根據抓周的結果共商培養之計,故漸漸地在抓周之日形成筵宴的風氣,以示慶祝。從文獻記載來看,這應該是中國突出生日的開始。這個民間的風俗不久被朝廷採納。如南朝梁元帝時,每年八月六日自己的生日那天設齋講。以示紀念。但民間的生日進入朝廷之初,並沒有揮霍張筵。《隋書•高祖紀》:“(仁壽三年)六月七三日是朕生日,宜令海內為武元皇帝元明皇后斷屠。”武元,為帝父楊忠。元明,為帝后呂氏。斷屠,即停止宰殺牲畜。《舊唐書》太宗貞觀二十年癸末,“今日是朕生日,世俗皆為歡樂,在朕反成傷感……《詩》雲:‘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奈何以劬勞之日,更為宴樂乎?因泣數行下,左右皆悲。”

  但到了唐玄宗時就不同了,中國封建社會達到鼎盛時期,物質充裕。為了討好天子,這時的大臣便想方設法,上書慶祝皇帝生日,並冠以節名,同元旦、冬至並稱為三大節。《冊府元龜》卷二記載:開元十七年,尚書左丞相乾源曜、右丞相張說率文武百官上表:。伏惟開元神武皇帝陛下二氣合神,九龍洛聖清明,總於玉露。爽朗冠于金天,月惟中秋,日在端午,常星不見之夜,禪光照室之期,群臣相賀曰:‘誕聖之辰也,焉可不以為嘉節乎?’”把皇帝的出生神化,他的出生日也至高無上,以別於凡夫俗子、鄉間野老。“請以八月十五為千秋節”,並且“著之申令,布於天下。”從這時起,中國便多了一個“法定”的節日--“聖誕”節。全國上下“放假”一日或三日,“群臣獻甘露醇酎”,“上萬歲壽酒”,“五公歲裡進金鏡綬帶,士庶以絲結承露,囊更相遣。”皇帝多了一份榮譽,朝廷多了一次熱鬧,而百姓則多了一重負擔。到宋代,耶誕節的筵宴更加鋪張,聖節當天的大宴叫春宴或秋宴,節後的大宴叫次宴。從《水滸傳)中的《智取生辰綱》可略見當時生日鋪張浪費之驚人。《清朝野更大觀》卷十《愛國歌》有這樣的諷刺詩:“天子萬歲,百姓化錢;萬壽無疆,百姓遭殃。”

  中國皇帝至高無上,從唐玄宗以後。幾乎每個皇帝都有自己的生日節日。下麵是唐宋的耶誕節名:

  唐玄宗千秋節(後改天長節),在農曆八月初五;肅宗天成地平節,在九月甲申;代宗天興節,在十月十二日;穆宗慶誕節,在六月一日;敬宗慶成節,在十月十日;文宗慶成節,在十月壬申;武宗降聖節(後改為慶陽節、壽昌節),在六月十一日;宣宗壽昌節,在六月二十二日;懿宗延慶節,在十一月十四日;僖宗應天節,在五月八日;昭宗嘉會節(後改為乾和節),在二月二十二日;哀帝乾和節(日期不詳)。

  五代時,後唐明宗應聖節,在九月九日;後晉高帝天和節,在二月二十八日;後漢高祖聖壽節,在二月四日;後漢隱帝嘉慶節,在三月九日;後周太祖永壽節,在七月二十八日;後周恭帝天壽節,在八月四日;北宋太祖長春節,在二月二十六日;太宗乾明節,在十月?日;真宗降聖節,在十月二十四日;仁宗乾元節,在四月十四日;英宗壽聖節,在正月三日;神宗同天節,在四月十日;哲宗興龍節,在十二月八日;徽宗天寧節,在十月十日;欽宗乾龍節,在四月十三日。

  南宋高宗天申節,在五月二十一日;孝宗會慶節,在十月二十二日;光宗重明節,在九月四日;甯宗天裙節(後改為瑞慶節),在十月十九日;理宗天基節,在正月五日;度宗乾會節,在四月九日。

  從唐玄宗到南宋末的500多年間,只有極個別的皇帝沒有自己獨特的耶誕節名。到金元時,帝王“聖誕”一般通稱為天壽節,在明清時,天子的耶誕節統一稱做萬壽節。

  中國的封建帝制發展特別完善,“聖誕”節的盛大和繁縟就是一種表現。清末的慈禧太后,在國難當頭還搜刮民脂民膏提前一年準備自己的七十大壽,可以說是最令人切齒的表演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