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文化] 針灸的起源
dt616717 (小任)
參事
Rank: 6Rank: 6



UID 175
精華 0
積分 465
帖子 529
金錢 5363 俠幣
學問 0 單位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12-1-9
用戶註冊天數 4489
用戶失蹤天數 3588
來自 新竹
狀態 離線
118.160.65.199
分享 
發表於 2012-1-26 11:57 PM  資料 文集 私人訊息 
針灸的起源
起始時代
  針灸療法歷史悠久,可能在藥物治療以前就已經有這種獨特的治療方式。雖然現在還難以找出確切的起源點,但根據後世文獻的記載與出土文物,一般是把針灸術的起始定在新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人們掌握了兩頭打製、挖製和磨製的技術,能夠製作種類較多而又比較精細的石器,這才有了適合醫用的砭石。

砭石的用途與型態
  砭石是一種銳利的石塊,它作為後世刀針的前身,可謂最早的醫療工具。它主要被用來開破癰腫,排膿放血,或用以刺激身體的某些部位,以消除病痛。為了適應穿刺或切割的需要,砭石的製作或有鋒,或有刃,所以古代又稱砭石為針石(有鋒)或鑱石(有刃)。
自公元前六世紀以來,不少古書中有關古代使用石器治病的記述,如:
《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前550年)載有「美疢不如惡石」,東漢服虔註:「石,砭石也。」
《山海經•東山經》載:「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箴」就是鍼字。晉•郭樸註:「可以為砥針,治癰腫者。」清•郝懿行《山海經籤疏》說:「砥當為砭字之誤,《南史•王儈儒傳》引注,作可以為砭針是也。」《說文解字》註:「砭,以石刺病也。」
《素問•異法方宜論》載:「故東方之域……其病皆為癰傷,其治宜砭石。」唐•王冰註:「砭石,謂以石為針也。」
《靈樞•玉版》:「故其已成膿血者,其唯砭石鈹鋒之所取也。」《難經》亦載:「其受邪氣,畜則腫熱,砭射之也。」
《漢書•藝文志》載:「醫經者……用度箴石湯火所施。」唐•嚴師古註:「石,謂砭石,即石箴也。古者攻病則有砭,今其術絕矣。」等等。
  砭石實物的出土,給上述文獻記載以有力的印證。考古發現的砭石呈各種形狀,有劍形、刀形、針形等,多數出於新石器時代到春秋戰國時期。後世金屬針的出現,是在用砭石治病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如1978年在內蒙達拉特旗樹林召公社,從一批古銅器中發現的一枚青銅砭針,其形狀、大小酷似1963年在內蒙多倫旗頭道窪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的一根磨製的石針。此針長4.5公分,一端扁平,有半圓形刃,可切開膿腫;另一端呈錐形,可作針刺用。中間手持處為四稜形,經鑑定被確認為是針刺的原始工具——砭石。另有河北滿城漢墓出土的金針,亦與此枚石具有共同的方柄特徵。再如《內經》所說的鈹針和圓針,則分別與河南鄭州商代遺址出土的一枚小劍形玉質砭石、在河南新鄭縣鄭韓故城遺址發現的一枚砭石(一端卵圓,可以按摩,另一端呈三稜錐形可以放血)極相近似。其他如在山東日照兩城鎮龍山文化遺址採集到兩枚錐形砭石,徐州高皇廟出土的殷商時期的砭石,以及見於鄭州附近龍山文化層灰坑的一枚三稜形砭石等,在形狀與功用上與後世金屬醫療用針,可能有一定關係。

針法的發展過程
  關於以石治病產生的具體過程,現已無從查考。有人認為原始人在生產、生活中,由於環境與勞動條件的極端惡劣,常常會被尖石和荊棘碰撞了身體的某一部位,有時甚至被碰傷出血。而在勞動和與野獸搏鬥中,被石塊、碎石擊傷也是常有的事。但有時在碰撞或流血之後,卻因此而使某些原有的病痛減輕或消失(如一些經久不癒的頭痛、筋骨痠痛等)。顯然,這種出於偶然的經驗,最初不可能引起人們的重視,然而在若干年、若干人次的相類似經歷不斷重現時,這種源於實踐的經驗,就會促使人們注意到身體的某些部位,通過人為的刺激或使之出血,可以收到醫療疾病的效果。

不同材料的針
  在新石器時代,人們還學會用動物骨骼和竹子,做成像石針一樣,且比石針格外光滑細緻的針具。如「箴」字就是用竹子製成的竹針,只是難以久藏,故在出土文物中迄今未見竹針實物。然而在考古發掘中有骨針出土,卻是屢見不鮮。如在山東平陰縣朱家橋商周遺址中出土的骨針,長約8公分,銳端為圓錐尖,鈍端卵圓。這些一端有鋒而另端無孔的骨針,很可能被作為醫療工具。

灸法的發展過程
  通過對身體的某一部位進行固定的溫熱刺激以治療疾病就是灸法。灸法的出現,當在原始人已知用火後。《素問•異法方宜論》稱:「故灸焫者,亦從北方來。」這說明灸焫之產生與人們處在寒冷環境中的生或狀態有密切關係。原始人在烘火取暖的過程中,發現身體的某一部位用作局部取暖,既舒適又方便,且能保持較長時間的熱感,其解除某些病痛的作用也更大,如對著涼引起的腹痛及寒濕造成的關節痛等,這就成了原始的熱熨法。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過不斷改進,人們採用樹枝或甘草做燃料,進行局部固定的溫熱刺激,治癒了更多疾病,從而形成灸法。但也有人設想:原始人在烘火取暖、煮食和篝火防獸時,難免不發生皮膚燒傷、燙傷等情況;甚至燃燒著的森林迸出的火星,亦能灼傷人體肌膚。可是就在經年累月的無數次火傷中,人們竟意外發現某些原有疾病的痛苦卻因此減輕或消失,於是累積經驗產生了灸法。

資料來源:高等醫藥院校教材--中國醫學史。甄志亞 主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 本帖最後由 dt616717 於 2012-1-27 12:06 AM 編輯 ]
頂部
白衣夫人 (陸劍希)
管理員
Rank: 9
--10年滿--正式引退-- 20160830


UID 6
精華 4
積分 68361
帖子 11409
金錢 113713 俠幣
學問 30 單位
閱讀權限 255
註冊 2007-8-20
用戶註冊天數 6092
用戶失蹤天數 68
來自 蜀地恭州
狀態 離線
114.41.28.68
發表於 2012-1-28 04:46 PM  資料 文集 私人訊息 
針對這篇文章的砭、箴二字做個補充說明。



說文解字:「以石刺病也。從石乏聲。方〔馬彡〕切。又,方驗切。」

由這裡可以知道,「砭」字是動詞,是以「石頭」做成的器具去進行治療,而刺有「用有尖的東西插入」的意思。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表示:以石刺病曰砭。因之名其石曰砭石。

同時在段先生的注文當中亦詳細說明了:

「東山經。有高氏之山。其下多箴石。」這裡的箴跟現在的針字同義。

另外「王云。砭石,謂以石爲鍼。」此處的王指的應該是王念孫(書中並未說明,不過不重要),而王先生說了,砭石便是以石為針。

到這裡,砭石這種玉石作為針且專用來做針灸治療已是很明白。

而此說文解字注書中又云「按此篇以東方砭石,南方九鍼並論。知古金石並用也。後世乃無此石矣。」知道這東西後來沒有了、看不見了。

而若以形聲字論,此字「从石。乏聲。」,可知此為石也。


注:古時先有聲後有字,因此砭在上古音時期(商~漢)便已出現,而後造字,才會解釋為從石,乏聲。而此處的「乏」之聲仍是上古音範疇(許慎為東漢人),如果有興趣研究請來中文系就讀(嗯)





這個字我們在剛才就有說了,這邊所說的箴跟現在的針字同義,古時後是箴、鍼二字通用的,而箴字亦可以指一些微細的事物,至於古時候也有稱箴石為針炙治病所用的針形器具的。

大家應該都有聽過「箴砭」這個詞,意思是規諫、糾謬,來源便是借喻古代用石針治病這個動作。




以上大概就是做一個文字上面簡單的補充。
頂部